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岁风光】原创 2006-04-20 16:17:24
桃花依旧笑春风
农历三月时节,桃花会在一夜春风里突然绽放,给依然捂在冬意里的人们带来春的信息,温暖的感觉。在我们这个黄土高坡风沙飞扬鲜有群花可供观赏的北方小城,一睹红粉佳丽,成为众多人们表达自己追求情调的方式之一。
听说郊区桃林沟800亩桃园,如今正红艳艳漫山遍野盛开着花事,妖娆着曼妙风情,婀娜出绝代风华。看花的人来去匆匆,说花的人子曰诗云。不知不觉间内心早已久违的那缕情思缠绵而来萦绕不去,“燕子风高,小桃枝上花无数。乱溪深处,满地飞红雨。”平日闲吟宋朝固紫芝的咏桃佳句,伤感便会随风飘起。而此刻,竟然少了惆怅多了爱抚。也许是人到不惑,对人对事对花对生命都有了新的理解吧。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4月11日的雪压花枝,美肯定是很美了,可就不知道娇媚红粉如何耐住乍暖又寒的折磨。虽然知道是梅科,也很耐寒。却也真为花们担忧了几天。很想知道桃花的丰姿在今天——4月17日这样风沙天气里是否绰约,看看桃花去的心思就铺垫起来。
去看桃花,亲触芳泽的心意很快强烈如夏日暴雨后的山洪。桃林沟也不算远,从北大街打车去最多6元钱即到。
和几位同有此念的朋友邀约着去看花。虽然是扬沙的中午,也许是心境的原因,迎风爬山,在阳光里穿梭,说着关于桃花的话题,也没觉得多么困难就见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干枝桃花。娇红的花枝已经很难看到,偶尔一树红蓓蕾,粲然夺目。满眼是灿烂到极致的粉花红蕊,在北方高原春天里特有的大风中浅笑从容。
细细看去,枝条上已经生出茸茸的嫩叶子,想着花自飘零果自熟,桃枝在大自然的和谐脚步声中正践行着唐朝吴融的“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自古咏桃多悲意,落寞的不是花而是人。低头看去,桃花树下,小沟流水里,已然有了点点落红。想象扛着精致的小花锄,锄把上挂着绣花锦囊的黛玉袅袅娜娜走来,一路收拾着飘零的红粉,一路悲悲切切顾影自怜。如果没有孤苦伶仃,寄宿外祖家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凉身世。任她天外仙姝,情高意深殊于常人,又如何感知桃花“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一腔心思?桃花的心思是葬花人的心思,“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如此,南宋大诗人陆游何尝不是如此。沈园邂逅已嫁作他人妇的唐婉儿,发出“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千古一叹,让多情的唐婉儿在回应了一阕无可奈何的长长喟叹之后忧郁而死,在浩瀚如烟如海的爱情诗篇中演绎出离恨悲情的生命绝唱。
桃花不仅能朦胧成凄婉的宋词,更会具体到崔护诗中那一袭白衣少女,盈步莲韵摇曳身姿轻柔穿过幽长的花径。长发飘飘轻拂花枝,点点花红悄然挂上发际鬓角,偶然回眸一笑,人面桃花交相辉映。从此牵动了历史的情感,在时空的长廊里回旋,在千年文化的底蕴中妖娆。
把自己淹没在桃林沟800亩桃园,一任思绪在花香中联翩飘舞。最喜欢《诗经》里对桃花的开篇咏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子于归,宜其家人。”拿桃树的枝叶茂盛,火一般鲜明娇艳的花朵,尤其是甘颐甜美,丰润可人的累累果实盛情赞美出嫁新娘的妆新貌美和婚庆场面的繁华喜庆,古人彼时彼地的那种心境即刻跃然眼前。
此时此刻,本来愉悦在桃园中的明朗情绪被风沙一吹,不觉生出另外的感慨。看着花瓣蔌然落地,想到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另外一种诠释:“这是最早的关于桃花的诗句,借灼灼其华的桃花,托起对流浪在外的夫君的思念。” 开始让桃花带上暧昧色彩的是孔子。而编辑整理《诗经》的孔子却是把自己的命运归结为“明媚鲜艳能几时”的桃花,不免让人读出透彻骨髓的寒意。
标签: 王安石纵被春风吹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