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热衷于讲述神童的故事,故事只要加上“天赋异禀”四个字便能四面开花、夺人眼球、流传不朽。
北宋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王安石,王安石有个同乡叫方仲永,两人都出生在江西抚州。王安石住在临川区,方仲永住在金溪区,两个地方相隔不过数10里,也就是5000米的距离。
王安石和方仲永同岁,但是两人却有着很大的差距,大概就如同燕雀不能与鸿鹄相提并论那样吧。
5岁时,王安石还懵懵懂懂,方仲永就已经能作诗,因此震惊乡里。乡里除了震惊方仲永幼有所成,更震惊他无师自通。
方仲永出生于一个农户,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也不曾请过师傅教他读书认字,他怎么就能作诗了呢?
这不等于没学过走路就能飞了嘛,答案再清晰不过了:方仲永一定是神童,根本不需要学习,自有老天赋予他才能。
方仲永的天才事迹很快传开了,乡亲们争着拿钱请他作诗。
看着方仲永小小年纪就受人追捧还实现了经济自由,王安石很羡慕,他把方仲永当成了自己的榜样,并暗暗刻苦用功,期望有一天能赶上偶像的皮毛。
这边是王安石日复一日的努力,文采见长;另一边是方仲永辗转于街头巷尾替人作诗,捞了个满钵金。
13岁那年,因为王安石跟随父亲去金溪探亲,两人终于见面。
以一种小迷弟的心态,王安石请偶像给自己作首诗。
方仲永大笔一挥,写完了。
王安石激动且神圣的捧过来一看,什么玩意?这也能叫诗?
原来神童早就在荒废度日中被撤去光环,跌落神坛。
几年后,王安石考上了进士,突然想起了方仲永,就向身边的人打探他的消息,一打探才知道,方仲永已经做回农民。
王安石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伤仲永》。
《伤仲永》是王安石最出名的文学作品之一,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感情真挚,文末一句“泯为众人矣”,蕴含了太多的痛惜和唏嘘。
有神童泯为众人的故事,就有石头雕琢成玉器的故事。
梅兰芳时常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这话真不是谦虚。
据梅兰芳的姑母回忆,在梅兰芳8岁的时候,家里人给他请了老师讲戏,讲的是老腔老调的开蒙戏,不料就四句戏文,他硬是半天都上不了口。
梅兰芳的迟钝把老师都给气坏了,直接跟他说:“祖师爷没给你饭吃”,之后就再也不来教戏了。
然而,“祖师爷没赏饭吃”的梅兰芳懂得了发奋苦学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倦了,嘴里哼着,眼睛却不听指挥,慢慢闭拢来,想要打盹儿,他(吴菱仙)总是轻轻推我一下,我立刻如梦方醒,挣扎精神,继续学习。”
有句烂大街的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因有了这种不放弃的咬牙坚持,才成就了中国戏曲一代宗师。
年轻的梅兰芳妥妥的小鲜肉一枚,而且是那种看起来很“贵”的高级鲜肉,颇有小说里“公子世无双”的气质,但他小时候却是其貌不扬。
据琴师姜凤山回忆,梅兰芳去向路三宝拜师学艺,路三宝一见到他的长相就忍不住嫌弃:“瞧你这德性,癞眼边,招风耳,还唱戏呢?”
最后是梅兰芳磕头作揖,央求着路三宝,路三宝才勉强将他收下的。
可是,奇怪的事发生了:从十八岁开始,梅兰芳的相貌就一天比一天好看了,二十岁以后更是出落得玉面朱唇,反串起女性人物那叫一个“水灵”。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努力这种事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脸蛋看见身子那么努力,也不好意思拖后腿。
《我的野蛮女友》里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你以后有了小孩,千万不要告诉他很聪明,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愿意努力了。
我想这句就要告诫我们不要过度渲染天赋的作用吧。
我们常常议论某些牛人天赋异禀。
事实上呢?这些牛人往往没有天赋,他们只不过有一种常人不具备的某些特质,比如坚持,比如自律。就算有天赋,如果一味倚仗天赋而不屑脚踏实地的努力,反而更容易平庸。
李白很有天赋吧,15岁就在文坛声名大噪,30岁不到就写出《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诗或是醉酒当歌,或是气吞山河,大笔一挥,就挥洒出半个盛唐,可这样的天赋诗人,也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有前人照路,以史为鉴吧。
注:图片源于网络
标签: 王安石伤方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