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什么要伤仲永?

非凡网 35 0

   王安石在与欧阳修等人的政治斗争中占了绝对的上风,心情大好,在路过金溪县时,他听说这儿有个神童方仲永,虽然出身贫寒,却自小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王安石也看过方仲永几篇诗文,其文理皆有可观,因此,王安石也不由起了相见之心,竟亲自跑去看看这个声名远播的小神童现在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只是没想到,传说中的神童却是这般模样。

当第一眼见到方仲永时,王安石看他那副神不守舍的样子,还以为方仲永是外讷内聪,大智若愚的类型,可交谈了一阵后,王安石终于确定,这方仲永不但没有过人的才华,甚至比常人还要远远不如,简直就象个白痴一样。

  “这就是你们金溪的神童?”王安石不悦地问道。

  要知道,光凭之前他看过的,据说是方仲永幼年时作的诗文,他就绝对不该是这个痴呆样子,难道眼前这人是个假货?

  “是啊是啊,王大人,那就是小儿没错。”方仲永的老父赶紧诚惶诚恐地答道。边上众乡亲也都帮着说话。

  “那他为何是现在这般模样?听说小神通五岁就能成诗,难道现在反不如五岁时?”王安石又问。

  “这个……这个……”方父胀红了脸,好半天才道:“这个,小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小儿遇到一个叫陈抟的老道之后,渐渐就变得这样了,还不时说些疯言疯语的。”

  “疯言疯语?”王安石奇道:“什么疯言疯语?”

  “小儿说,中原并非天下之中,天下也并非四方,而是……对了,而是球形,小儿说天下人都生活在一个大球上,天上的星星也都是这样的大球。

  他还说车子不用马拉就能自行开动,晚上不用点灯就能大放光明……小儿还说,他现在正在修道,日后便会白日飞升,不过他九百年后会回来找一个人。”方父边想边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王安石听得大皱眉头。看来,这趟是白跑了,这个什么神童不过是个小疯子罢了。

  王安石叹了口气,便告辞离去。不过,在临去的路上,王安石从村长口中倒是得到一些信息,原来,这方仲永小时候确实很聪明,可他父亲为了些小小好处,整天带着儿子四处示人,混吃混喝,渐渐的,这方仲永也变得和常人无异,再以后,却是连常人都不如了。

  真是可惜了,好好的一个神童就这么被毁了。

  回去后,王安石便依日间所见所闻,写下了《伤仲永》一文,以告诫后人。

  人的智商不一是常事,而古今中外对于神童、夙慧一类的记载报道很多,是值得引起重视和进行探索的。这对于人体科学,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宋、王安石在他的一篇记实文章《伤仲永》中有如下的记载(原文译白:浙江金溪民方仲永,农业家世;当仲永五岁的时候,连笔墨纸砚都不曾见过。

  一天,忽然哭着要纸笔。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就到近地借来绐他。即写了四句诗,并自己起了这个“仲永”的名字。他的诗传给同乡的一位秀才先生去评看,其诗以孝养父母,睦邻为意,文理都颇有可观。以后,就能指物作诗立就了。因此这个五岁能诗的神童便名噪乡邑了。

  同乡人常有财物馈赠给他,他的父亲贪图这些财利,就日常带着仲永攀绅士串大户,不让他读书就学。淳熙年中,我经过其地召见之,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对于五岁能诗的神童来说,似乎不那么才华了。又十二年,再经其地问之,乡亲们说,他现在仅仅是一般人的才智而已!

王安石这篇记实文的柱意,是在论证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所以他的结论是:方仲永的颖悟是得之于天——先天秉赋的独厚,但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培养,终于成为一个普通的庸人了!那末,不是得天独厚的人,如果又不受到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将连一般人的水平也达不到了吗? 这是一篇推重国民教育的好文章。

标签: 王安石伤方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