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题主是想问江西金溪的方仲永后来的情况吧?其实这个人后来没什么大的作为,沦为普普通通的人了。
方仲永是北宋宰相王安石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人和事依然存在,不信就让春秋君为你一一道来。
在古代包括现代,都有许多天才的儿童,比如,古代有三岁的"孔融让梨",六岁的"司马光砸缸"。方仲永就是属于这类天才儿童。
方仲永出生在江西金溪县一个贫苦的农家。在他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哭着闹着要写字的笔和纸,他父母都是文盲,家里就没有这东西,父母也很奇怪,他们从没告诉他书写工具是什么。
出于好奇,他父亲就从王秀才那里借了书写工具,小仲永立马笑了,拿过纸和笔,沙沙写了一首诗,父亲也看不明白,于是就拿去让王秀才看看。
王秀才一看,心中暗道:"真乃神作也。"无论是从遣词造句还是合辙押韵都无可挑剔。就问,这是谁写的?"我五岁儿子写的,怎么了?"仲永父亲茫然的说道。
"你儿子是神童!"王秀才兴奋的说道。仲永老爸听了喜出望外,"我们老祖坟冒青烟了,要出文官了",老方头说完屁颠屁颠的回去了。
四邻八家都知道了这事,都不断的索要小仲永的诗作。四乡八村都知道了这事,都蜂拥而至的索要诗作,老方头一看这情况,这么多人喜欢儿子的诗作,我何不就此赚些银子,于是他就明码标价出售儿子的作品,老方头也顾不得儿子的学习,每天让儿子为自己赚钱。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王安石回老家,向舅舅打听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方仲永写的诗和他的名声不相配,舅舅话就是说方仲永徒有虚名。
又过了七年,王安石再次回老家,向舅舅打听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叹息道,他和普通人没啥区别,他的精气神早被他老爸耗尽了。
又过了几年,王安石回老家探亲,这时舅舅摇摇头说,方仲永自从他老爸死后,就再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他是死还是活!
故事讲完了,王安石告诉我们,一个人小时聪明,长大未必(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管你小时如何聪明,不加强学习,早晚被淘汰。
王安石的这个故事出自《伤仲永》这篇散文,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他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标签: 王安石伤方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