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北宋文学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诗作“学杜得其瘦硬”,长于用典,风格遒劲有力,擅长说理和修辞,诗文精辟精绝,也有一些情韵深婉之作。
嘉佑三年( 1058年)王安石上万言书,主张变法以改变国政“积贫积弱”的局面,提倡实行富国强兵的新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中央集团的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担任宰相之职,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以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
但变法最后因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而遭到阻碍,未能成功。王安石病逝后,谥号文,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作为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派弟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并以此作为诵习的定本,强调“权时之变”。
他认为《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其中《周官新义》最能阐发新政理论。王安石的诗文有很多揭露时政弊端、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代表作《游褒禅山记》;其诗歌遒劲清新,代表作《泊船瓜洲》;王安石的词作虽然不多,却风格高峻,《桂枝香•金陵怀古》非常有名。
他所著的《字说》、《钟山目录》等现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等。
标签: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