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王安石曾被封为荊国公,故人称之为王荊公。他是北宋中期杰出的政冶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面对当时严至激化的阶级矛盾,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他以政冶家的胸怀胆略,力排众议,推行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社会大改革,即王安石变法。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高度评价了王安石,称他为中国十一也纪的改革家。
北宋中期,地主豪强巧取豪夺,兼並土地,霸占了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耕地。当时贵族大地主享有种种特权。他们不纳税,不服役,将各种负担都压到农民肩上,广大农民日益赤贫化。同时宋王朝面对契丹和党项贵族,采取妥协退让政策,以割地和输纳银绢以求苟安。以至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府财政经济出现巨大赤字。
宋神宗即位后,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从此开始了变法运动。其变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青苗法。每年二月和五六月时,由州县给农民贷款或实物,到夏秋收获时,隨税归还。
二。均输法,由政府设立发运使,统一採购物资,以杜绝奸商的操纵。
三。农田水利法,鼓励垦田兴修水利法,政府可向工程提供贷款,豪强不得任意垄断水利。此办法施行后,仅五六年,全国所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田三十六万多顷。
四。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丈量土地,按土质数量向政府纳税,以致一些官僚地主大量隐瞒的田户也开始被迫交纳税款。
五。军政方面,有保甲法,将兵法推行,用农兵制代替募兵制。把军队从一百几十万减到八十万,裁汰了五十岁以上的老弱士兵,大幅降低了军费。
此外还提出了学校和科举制度的某些改革。整顿了有名无实的太学,设立了武学(军事院校丿,大胆提拔年富力强,有才干拥护新法的官员。罢免那些因循守旧的腐儒朽吏。
王安石的变法加强了皇权,巩固了北宋王朝的统冶。但因侵犯了上层地主官僚的利益。引起了皇亲国戚,及保守派,和旧官僚的反对,甚至连太后皇后也出面反对,要求废除新法。这其中也包括苏东坡,司马光等人的反对。苏东坡在杭州时,还写诗给予讽剌。诗曰。杖藜裹饭太匆匆,过手青苗转眼空。赢得儿童好言语,一年強半在城中。
更有甚者,当时有人在寺壁上提了首诗,诗曰。终岁荒芜湖浦焦,贫女戴笠披柘条。阿侬去家京洛遙,惊心寇盗来攻剽。
及荆公罢相,子瞻召还,在一次饮酒中,有人问子瞻寺壁上那首诗如何解释呢?你猜这苏东坡是怎样解释的?
他是这样说的。苏曰,岁终指的是十二月,十二两字相加是青字,荒芜二字指的是田中有草也,草田二字相加是苗字也。湖浦焦,去水也。水傍加去字是法字也。女字戴笠为安字也。柘落木条为石字,阿侬为吴言,吴言相加是誤字。去家京洛为国,寇盗为贼民,这首诗翻释过来,就是青苗法誤国贼民也。你看这些保守派有多么恶毒?
在強大的保守势力围攻下,变法终于未能成功。熙字二年至九年(1069一1076)年,王安石两次罢相,再未被起用。到元丰八年,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死去后,新法被完全废止。此后不久,王安石也因忧愤而死。
标签: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