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最终走向了失败?

非凡网 34 0

王安石为北宋中期人。他曾给宋仁宗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时,他历任参知政事和宰相,并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以下新法:一是在理财方面,实行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二是在整军方面,实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三是在教育方面,实行整顿太学,改革科举。

新法推行了十几年,使政府增加了收入,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农田水利兴修了不少,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由于新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对和围攻;缺乏群众基础,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下户得不到多少好处;加上宋神宗对其新法也产生了动摇,最终王安石离开朝廷,新法完全废除。

关于王安石新法推行不下去的原因,民间也有说法,而且更能说明问题。据说王安石告病辞职后,被安排到金陵养老。他离开东京到金陵的途中,一路上隐姓潜名,微服而行。一日天色将晚,王安石一行投宿到一村家,接待他的老叟年己七十八岁,家中原有四个儿子,皆因实行新法,“或殁于官,或丧于途。"王安石惊问:“新法有何不便,乃至于此?"老叟说:“始设青苗法以虐农民,继立保甲、助役、保马、均输等法,纷纭不一。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捶掠为事。吏卒夜呼于门,百姓不得安寝。弃产业,携妻子,逃于深山者,日有数十。此村百有余家,今所存八九家矣。寒家男女共一十六口,今只有四口仅存耳!"这一情况,是王安石所没想到的。

又一日,王安石投宿于一老妪家中。老妪及其婢女竟用“拗相公"、“王安石"呼唤所飼猪、鸡。细问之下,老妪告知,自立新法后,她与婢女二口,“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了,差役如故。老妾以桑麻为业,蚕未成眠,便预借丝钱用了。麻未上机,又借布钱用了。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

由此可见,新法再好,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政策被层层“贪污",落实不到基层,照样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

标签: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