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元日》,描写新年那天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过年 最传统的过法是正月初一吃元宵,正月初二吃饵块,正月初三吃面条,现如今人们每天大鱼大肉之后想的是青菜好!想起小时候爹妈带我们过的年:大年初一抬元宵,大年初二抬饵块,大年初三抬面条, 最重要的是敬老和爱小! 不管平时有吃无吃,不论家里有钱没钱,年前都要备好上等的糯米面,买下红糖、核桃、芝麻、炼下熟猪油,薄薄的切,稳稳地敲,轻轻地剥,香香地炒,细细的剁,蒸热的化油好好地和,圆宵的心紧紧地搓,至少要有半面盆!买也好换也好,细腻白嫩的饵块不能少,为防不够还得擀下一箱机器面(干面条)……年三十的晚上无论如何都要炖一只大猪脚,仔细地把能开片的肉留几大陀,猪脚汤也不能随意喝,要留着,黄黄地煎下一些豆腐片切成细细的丝,五颜六色香脆的麻页捏作面,园里采下嫩绿的豌豆尖,土瓶里的五花淹菜酸到爽……厨柜里七八斤大肉倒可以随便切,炒辣椒、炒淹菜、还可以随心煮任意吃白肉,好不容易过年谁还会想说青菜好? 大年初一全家都早早地起,阿爹烧火,阿妈煮元宵,我们梳洗完毕穿戴整齐就街头巷尾,街里街外有老人的人家一趟趟跑,口里还不忘说:“过年好!吃元宵。”人家也早就准备好一把瓜子、两颗糖朝碗底放,一两角的压岁钱往我们的兜里装。 本街本坊南头到北头所有的老人当然得要分几拨,大年初二,阿爹继续忙烧火,阿妈切着饵块等下锅,猪脚汤作底,半瓢饵块条装钵头里,面上精摆细放大肉片,麻页面,豆腐丝,碗豆尖,酸淹菜,再添一勺油辣椒,撒上一小点珍馐百味最靠谱的盐,兄弟姐妹赶紧端着使劲往门外跑。大年初三能端的是面条,该跑的人家已很少……熊熊的火映照着阿爹脸上暖暖的笑,热气腾腾里董蒸起阿妈额头密密的汗…… 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还可以省心省力好是好,可惜缺了奔忙就少了热闹,年滋年味不知不觉少而又少!
献柴门,谢财门 中国年最重要的就是除夕夜,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年夜饭,因为可以吃团圆餐享合家欢。其实开怀畅饮、喜拉家常之前的序曲里还藏有一段重头戏,那就是家家户户在除旧迎新、喜贴春联之后,狂吃海喝之前还要郑重其事地在自家门前敬香、敬茶、敬酒;摆素席、摆荤席,不惜宰畜杀禽献柴门,行三叩九拜之礼谢财门。即便没有喂养牲畜家禽的人家,都要到街上买一个猪头捎带一根猪尾巴,代表着供献的是整头猪;买只公鸡买只水鸭,整只整只清煮然后装盘奉上,特意买莲根煮、买几条鱼煎然后敬献,意味着连年有余。感念门神天天骑大马驮金银财宝回家的辛苦,酬谢哼哈二将喝斥大鬼小鬼不准入门的辛劳,当然还要放上一长串鞭炮让四邻八乡的人都知晓自家的柴门自家的神将功劳最大。即使条件不允许也必买一方板肉,煮两枚鸡蛋,煎一盘干啷麻页,煮一锅莲根山药犒赏自家的大门和门神。年三十很自然极当然地被人们拿来苦心经营整个家的吃吃吃、喝喝喝……
标签: 元日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