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变法的困难,王安石为什么还要坚持变法呢?

非凡网 39 0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都有“清议”的传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 、“文谏死,武战死”, 都来自儒家文化。宋朝的文人政治特别发达,政坛多君子,他们基本都是自幼就饱读圣贤之书,肩着相当清楚的价值判断观念,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心中存有仁爱。

自信的王安石具有家国情怀,才会敢做敢为。

明知道变法的困难,王安石为什么还要坚持变法呢?-第1张图片-非凡网

一、政治抱负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三月 ,王安石进士第四名, 去淮南做了节度判官, 任期满后他没有按规定去京都面试进入馆职,就将他调到鄞县去当知县 ,他大兴水利工程,扩张授办学校;四年后,王安石被调到舒州做了通判,政绩依然出色。

王安石是不喜欢当文字之官的,七辞馆职。 嘉祐五年(1060)四月任命王安石为同修起居注 ,就是记录皇帝的言行起居的, 七辞而不受。

“最后有旨,令阁门吏赍敕就三司授之 ,安石不受 ,吏随而拜之, 安石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 ,安石遣人追还之。”他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一心想要当个能干实事的官,实现富国强民梦。

明知道变法的困难,王安石为什么还要坚持变法呢?-第2张图片-非凡网

二、社会因素 到了宋朝中期,中央集权制使得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遇到天灾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利地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将农民都沦为佃农;社会顽疾越来越突出,阶级斗争越来越激烈。

加上朝廷对外与西夏常年用兵,财政危机严重,长期的养兵制度,造成了“冗兵”,长期对少数民族的退让赔款,造成了“冗费”。

社会积贫积弱,正面临内忧外患,变法势在必行。

明知道变法的困难,王安石为什么还要坚持变法呢?-第3张图片-非凡网

三、皇帝支持宋仁宗时期的北宋国力已渐弱,宋仁宗驾崩后宋英宗即位,但无奈有曹皇后垂帘听政,因为憋屈和无奈,最后壮志未酬身先死。

到宋神宗即位时,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拜相,主持变法。因为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被罢免。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不变,给了王安石足够的动力和决心。

王安石虽然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但他不能协调上下左右,又太过自信,不在意反对意见,就连举荐他的欧阳修也因为他的固执己见而离他而去;我认为,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变法充满悲剧色彩的原因之一吧。

标签: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