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最终没有挣脱士大夫政治文化下强大的反对走向失败。
一、士大夫政治文化精髓: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91年)三月,神宗召见大臣文彦博议事,讨论变法。
三朝元老文彦博反对变法,说道:“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文彦博的这句话,宋神宗并没有反驳,其实他说出了北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本质了。
宋朝建立后,兴文教,拉拢士大夫,极大巩固了统治基础,也将赵家与士大夫牢牢绑在了一起,想分开也要问士大夫能不能答应了。
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虚君共治”政治,很有道理的。
当然,士大夫集团中也有改革派,但是保守派的力量更强大,王安石变法是触犯了士大夫集团中的保守派既得利益,而失败。
二、士大夫政治文化生态:因循守旧宋代推崇“祖宗成法”,所谓的祖宗除了赵家的皇帝外,还有一代代的名臣贤相——士大夫封杰出代表。
所以后代人认为,“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祖宗法制非常完备,甚至完美,我们只需要萧规曹随即可。
这就是当时的官场文化,一切按部就班,面对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反正他们过的很好。
由此宋代政治上因循守旧风气愈加严重。
三、士大夫政治文化恶疾:君子与小人之争党争的成因很很多,但是士大夫文化土壤也是其中重要一个。
有些士大夫标榜自己为君子,将敌对者视为小人,这是恶化党争的一个主因。
衡量小人时不管你有没有才能,建议有没有实际作用,只要你是敌对阵营的,你就是小人。
而我是君子,哪怕是毫无实际能力了。
党争恶劣的时候,已经不是因为政见不同而争执了,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升级为人身攻击了。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一言难尽,这里只是就题论题,欢迎批评指正。
标签: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