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

非凡网 89 0

大宋一朝,因为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套路,和财富换和平的养官原则,导致中后期的“冗兵,冗官和冗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为此,精英士大夫们也为此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前有出将入相圣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后有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局,那就是失败。又有何区别呢?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北宋经历了藩镇割据,军权收归中央,以文抑武的同时还要一职多官来防止文官专权,冗官现象严重。中央需要养着一只庞大的军队,这叫冗兵,养活这些官员和军队,花费剧增,是为冗费,这三件事情成为压在北宋朝廷头上的三座大山。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第1张图片-非凡网

范仲淹挺身而出建议仁宗推行新政,重点放在了精简吏治,范仲淹此前在陕西领过兵,知道边患问题的严重性。但精简吏治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了,而本身范仲淹珍惜羽毛,面对反对派的反抗,第二年就辞官了。

由于范仲淹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本身有些软弱,珍惜自己的羽毛,没挺一年就上书请辞。纵观范仲淹一生,他真正的做到了一个圣贤必备的三点:立功、立德、立言。

论立功,他平定了西北战乱,推进了朝廷新政,在地方做官时也做到了尽心尽力、造福一方;论立德,他直言敢谏、清正廉洁;论立言,他开北宋儒学之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这些句子仍然是脍炙人口。南宋大学者朱熹由衷地赞叹:“宋朝忠义之风,都是从范文正起成长起来”,并将他推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第2张图片-非凡网

王安石熙宁变法北宋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可以说是可以当做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的前奏,公元1045年,王安石初出茅庐,22岁金榜题名。他拒绝了别人梦寐以求,赴京求职的机会,主动提出到偏远地区任职。20年间,他走遍淮南、鄞县、舒州、常州,历任判官、知县、通判、知州,实打实的从基层做起,由政绩提拔。所有人都在背后议论他:“这人怕不是脑子坏掉了?”20年来,他开荒地,修水利,治洪涝,深入基层。只有经历艰苦卓绝,才能看清世间。在1058年进京述职的时候,向上面递交了一份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直到宋神宗的时候,久慕王安石的名声,才受到重视。王安石当时力推变法,宋神宗力挺,从1069年开始,到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历时16年,史称熙丰变法。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第3张图片-非凡网

1068年,他迎来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宋神宗慕名召见。此时的他,早已名满天下。一见皇上的面,他就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就是,当年祖宗之法是为了平定五代十国的乱世,放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变法革新。宋神宗年轻气盛,一拍大腿:“好!”年轻的皇帝一高兴,把司马光从宰相的宝座上赶了下来。王安石掌握了实权。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偶像,范仲淹。

那一年他50岁,眼神依旧坚定。可惜,他的变法触及了保守派的利益。于是,由范仲淹埋下的党争祸患,又重新浮出水面。恶意变成一支支利箭,刺在王安石的凡人之躯上。朝廷上乌烟瘴气,那个时候的朝廷,谁跟你讲爱国?谁跟你聊情怀?只要有损我利益,我就跟你玩命。而王安石,硬是顶住了千军万马,顶住了无尽的抹黑与攻击。一个孤独的战士,孤军奋战,像寒梅一样凛冽。至此,王安石无名被告了很多黑状。皇帝听信谗言,就地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几年间,王安石两度罢相,最终黯然离开。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第4张图片-非凡网

108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尽废新法。王安石也老了,他只能对着墙壁喃喃自语:“亦罢至此乎?”他的变法,如昙花一现。历史上,对于“王安石变法”是众说纷纭。其中,抹黑者居多。

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是两宋最为辉煌的岁月:32个粮仓满满当当,西北战场一扫疲态,一向孱弱的大宋军队甚至有能力压制西夏,累计的财富更是用到宋徽宗时期。

列宁更是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为一个外国人能知道中国古代的人物,可见王安石影响力之大。

王安石变法,他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充实国库、加强军备、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限制土地兼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他推行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将兵法等等。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收入,抵制了土地兼并,加强了军队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

从宏观角度分析由青苗钱拉动的消费。又高估了同侪对变法的理解能力。使得王安石并没有培养一批理解并支持变法的能吏,没有人直接执行新法,地方官员只是作为传话筒,有时候还传不好话,更多的是曲解变法的理念,连执行者都无法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又怎么奢求他们可以执行好,贪官污吏借着新法盘剥百姓,青苗贷款明明没有发给百姓,到期后仍然要收回所谓的利息,免役法募来的兵也被保长欺压,免不了底层百姓怨声载道。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第5张图片-非凡网

自身原因,王安石对局势的错误估计,导致没能及时拉起一支队伍,没能彻底整饬官僚体系,终究是给自己造成了最大的阻碍。

此外,也有部分可以归因于神宗皇帝的摇摆不定。登基时不过20岁,血气方刚,认定王安石后即刻催促变法,并希望可以尽快见到成效,但变法哪里是过家家,不断的催促导致准备不足,准备不足导致成效不大,耳边再经受着保守派那些老狐狸的反对,王安石说神宗皇帝就像是煮粥一样,一边加火一边泼冷水,这何时才能煮熟?神宗皇帝并不坏,但终究是年轻。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第6张图片-非凡网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

王安石变法更多是给富国---也就是帮国家赚钱。范仲淹更多是富民---政治体制改革。

尤其冗兵的来源没解决,因为各地自然灾害,流民多,朝廷把这些流民弄到军队里去了。无论是范仲淹的从吏制入手,还是王安石的从国家金融入手,都没有解决,老百姓容易变成流民的问题。

其次冗官的去向没解决,因为他们道德高尚,所以清高,所以就不会顾及道德低的官员的死活。

范老爷子,大笔一挥,勾掉很多庸官的帽子,人家的饭碗没了,你不给人家想办法,不给个出路,人家不造你的反?王安石,谁反对新法,就贬谁的官。谁名气大反对,就贬得远。人家不服气,要造你的反啊。就算不造反,那么多官,你不给他们找活干,他们就干同事了嘛。党争,归根结底,就是闲的。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第7张图片-非凡网

范仲淹,一介文臣,在延州,把西夏人压得死死的,“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是韩琪,范就是范仲淹。不仅仅是打仗,治理延州,还发展了农桑,累计了财富。

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于大宋朝而言,这是一场既是前所未有的,亦是绝后的改革。其无论从规模、声势,还是深度与力度上,皆是之前的庆历新政所无法比拟的。

南宋总结北宋教训,王安石成了罪魁祸首,尽管他个人私德无亏,除了不注意个人卫生之外,清正廉洁、不好色、不好酒,所为也都是为了国家,但国家的风气确实是被他搞乱的。

于是在神宗之后已经被封王的王安石到了南宋开始却开始成为带着“祸国殃民”的帽子的背锅侠。南宋的悲剧,不是因为王安石变法造成,恰是王安石身后,宋朝的执政者们,白白糟蹋了王安石的心血。后来直到清末民初这样的大变革时期,各种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物又想到了这个曾经想要移风易俗的深刻改革者,他又重新成为了正面人物。

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感觉人们更多诟病王安石?-第8张图片-非凡网

结语国家的改革,如同人动手术,治病与送命的几率并存。一位主刀医生,对病人做了一次手术,缓解了病人的主诉症状,但手术带来的后遗症却在几年后导致病人猝死。若问你,这是功还是过?

标签: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