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非凡网 50 0

  笔者早年曾撰文表述自己的命运,就像山路石缝里拚命挣扎着长出来的小草,虽任由路人践踏,可还是顽强的生存下来。因为本“小草”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渴望,才会对命运殊死抗争。

  讲到此处,兀地忆起改革开放初期那首催人泪下的流行歌曲《角落之歌》:“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春天已将它久久遗忘。当年它曾在山口,停留,停留,到何时它再愿来此探望......”

  言归正传,今天笔者专讲“小草是大力士”这个励志话题。夏衍写的杂文《野草》,便是将小草比喻为大力士的。现摘录两段《野草》中的文字于下,与网友分享。

  “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当年笔者读罢,深受激励。因此在青少年岁月里,手不释卷地将饱学父亲遗留下来的若干宝贵藏书读了几乎过半。为的是欲凭借自己弱小之力,励志突破贫穷至极的严酷生存环境。

  后来读了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才感觉到它更加深刻也更为励志。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全诗浑然一体!尽管看似说的是离别之情,但若仔细咀嚼,就可从中体味出:人的求生力量也竟会像这古原上的野草一样的顽强——绵延不断,刀砍不尽,火烧不绝,只要时节适当就一样的会蓬勃地再生起来。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第1张图片-非凡网

  配图来源:百度图片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短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实际上,这就是腰斩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全诗一共才八句,何以仅将其腰斩一半给小学生们读呢?真是一个难解之谜!

  现在我们共同来赏析全诗。但先要请问:为何小学生就不宜读其后四句?是谁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选编者的特权,可任其随意地将伟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上乘佳作,不仅腰斩全诗而且还将原诗题篡改缩减成了一个《草》字?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本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品。诗题中为何开头要用“赋得”两字?因为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抑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即称之为“赋得体”诗。

  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考证创作于贞元三(787)年。作者时年仅16岁,也是他赴长安应考时的习作诗。

  唐代著名学者张固在《幽闲鼓吹》中记载:“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嗟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而这,便是此诗让白居易“成名”的由来记载。

  白居易这首成名诗作,前四句虽说人人都会背诵,但仔细推敲,方才感觉其后四句才是全诗的内核,然而竟然被权势后人遗忘在了“角落”里,此实乃无知无畏作派者们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前四句,充分显示着诗人关注的对象,是世间再普通不过的古原绿草;休得看它们貌似弱小,其实生命力旺盛非常。更由于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尤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似用语朴实无华,但却能产生“洪荒之力”般巨大冲击力,因此也才能成为传之千古不朽的绝唱诗句。

  另外,《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本义是写离情别绪,因而开篇写“草”是为全诗作铺垫,所以愚以为该诗作的重点应是后边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中的“芳”字,原意本指野草浓郁的香气,“远芳”则意指草香远播。而“侵”字的本义是“侵占”或“长满”的意思。所谓“远芳侵古道”,则描绘芬芳的野草,沿着古老驿道一直蔓延到遥远的地方。“晴翠”二字,则是指草原明丽的翠绿景色。不过这写的还是草,写的仍是远方,即它一直滋长到了天边的“荒城”。

  诗中的“王孙”这名词,本意是指“皇权贵族的后代”,但在此却是用以借指“远方的友人”。再说“萋萋”二字,浅而易见则是用来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景象,而且此处指的仍然是不离题的那“原上草”。

  由此可见,“远芳、晴翠、萋萋”所描写的虽然都是野草,但讲述的却全都是离情别绪。也是作者要想说即使王孙(朋友)远去了,我的思念之情仍然会像野草一样“一岁一枯荣”,哪怕是遭受到了野火焚烧,它也能永不根绝。显然,如此的以物拟人并用以喻志,这才是此诗励志之根本所在。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第2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白云泉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