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两篇文章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评,一个是《猛醒吧!中国的知识分子》,另一个是《何人才是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参与评论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人自认为是知识分子,他们反对的理由大概有三点:1,把知识分子和国家对立起来是非常严重的问题。2,知识分子需要话语权,才能说话。3,知识分子和普通人一样,也要吃喝拉撒,凭什么去承担这样的责任。最后大都是把问题归结为这个冷酷的现实。
关于第一点,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的近代历史上,曾因此而发生了动乱,这是让人非常难过的事情,历史激情的将一群拥有理想的人推向了时代的浪尖,最终却被无情的扼杀。凡是经历过那些灾难的人,都无不感受到权力下生存的压力,最终都化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似乎不能怨他们,毕竟他们努力过,但是他们摧眉折腰事权贵,反过来脱离民众,这是他们成为时代的悲哀,终将为人民和历史所唾弃。知识分子是参与治理国家的人才,从古代的士到现代的知识分子,始终都有一种情怀就是:天下关怀、以天下为己任,醒来不是让你们去对抗,而是从灵魂深处醒来,反省自己,不能再摧眉折腰,而应该竖起自己的精神,真正的为民众做点事情。
回首看看我们的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吧,有多少人是和民众站在一起,努力的去研究、调查、访问和解决他们的问题的,有多少人真诚的为他们呐喊?太少了,太少了,甚至没有。很多人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面,研究着如何同情一下那些底层的人,然后觉得我手无缚鸡之力,怎能帮助他们,就更多的去研究他们的课题,研究他们的经费问题。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大学老师慨叹工资如何的低,而不是考虑如何教好学生,所以收学生红白是理所当然的,然后再加一句,自己学习不努力,别都怪老师们;医生呐喊我是医院的受害者,最可恨的是制度,所以收少量的红白并不可耻;教授们考虑经费该怎样可以多点,而不是考虑拿了国家这么多钱,能够做出什么来。所以“汉*芯”可以造假。我们回头看看历史,看看白居易吧,他多次表达对自己不劳而获的愧疚:“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一千多年了,这洗涤人灵魂的诗作,有多少人能够经受的起这样的考验呢?我们还能听到诗人来自内心世界的呐喊吗?
第二点,这样的话出自知识分子的口中,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是这个时代的不幸,这样的一群人,似乎不该称为知识分子,但是他们的内心确实是非常的清楚自己的使命的,可是为什么他们不敢言呢,他们怕了?他们老了?还是他们认命了,我就这德行。在我们朝着公民社会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一群人,却有着奴才的思维,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等别人给你馅饼,等别人让你说话,这是何等的屈辱。是的,方孝儒这样的人,历史只有一个,而且是一个极大的悲剧,但是那种精神,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汗颜啊!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尊贵,披上了知识的外衣,以为可以颐指气使了,告诉你们:“知识贵族们再怎么拿腔拿调,可还是离不开‘狗日的粮食’。”不要等别人给你话语权,你们要明白,真正给你们生活的人,是民众,是你们口中所谓的“草根”、“草民”、“底层。”你们吃着他们的乳汁长大,却靠着那份蔑视的“同情”去“研究”他们,然后得出他们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把自己置身与“高层”,这是多么的可悲!看看你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吧,中国的知识分子,姑且这样叫你们吧,跨过这个时代,让后人来叫你们,恐怕这个名字你们承担不起,因为你们几乎没有为这个时代和国家做过自己的努力。
关于第三点,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的知识者与大众的隔膜,他希望改善这种国民性,使得他们融合在一起,现在看来,有的“知识者”的确是把自己和人民“融合”在一起了。南方人物周刊对中国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的界定:他们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他们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他们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把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放在一起等同,这个时代,拥有这样的一批“知识者”,究竟是谁的悲哀,时代?人民?国家?民族?……我们真应该记得毛×主×席的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去干什么?去调查、研究,为他们的请命,为他们鸣不平。而不是千方百计的寻找借口,逃脱自己的责任。送你们一句话吧:不要问国家和人民给了你什么,而问问自己做了什么,该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并不以为个体的行为或者力量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风貌,但是,我们需要去做,我们需要一起共同努力,这个国家才会走向健康、文明、富强。尊敬的知识分子,如果你还能够为一些人和事所感触,请责无旁贷的负起你的历史使命吧。
标签: 观刈麦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