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巧若拙赋》笔记

非凡网 68 0

  白居易《大巧若拙赋》笔记

  大巧若拙赋[1](以“随物成器,巧在其中”为韵)

  ◎唐·白居易

  巧之小者有为,可得而闚[2];巧之大者无迹,不可得而知。盖取之于《巽》[3],受之以《随》[4]。动而有度,举必合规。故曰“大巧若拙”,其义在斯。尔乃[5]抡材[6]于山木,审器于轨物[7]。将务乎心匠之忖度[8],不在乎手泽之翦拂[9]。故为栋[10]者资其自天之端,为轮者取其因地之屈。其公也,于物无情;其正也,依法有程。既游艺[11]而功立,亦居肆而事成[12]。大小存乎目击,材无所弃;取舍资乎指顾,物莫能争。然后任道宏用,随形制器。信无为而为[13],因所利而利[14]。不凝滞于物,必简易于事。岂朝疲而暮倦,庶日省而月试[15]。知大巧之有成,见庶物[16]之无弃。然则比其义[17],取其类[18]。亦犹善从政者,物得其宜;能官人者[19],才适其位。嘉其尺度有则,绳墨无挠。工非剞劂[20],自得不矜之能[21];器靡雕锼[22],谁识无心之巧?众谓之拙,以其因物不改;我为之巧,以其成功不宰[23]。不改故物全,不宰故功倍。遇以神也[24],郢人之术攸同[25];合乎道焉,老氏之言斯在。噫!舟车器异,杞梓[26]材殊。罔[27]枉枘以凿[28],罔破圆为觚[29]。必将考广狭以分寸,审刓[30]方以规模。则物不能以长短隐,材不能以曲直诬。是谓心之术也,岂虑手之伤乎[31]?且夫大盈若冲[32],大明若蒙。是以大巧,弃其末工。则知巧在乎不违天真,非劳形于木人之内[33];巧在乎无枉物情,非役神于棘刺之中[34]。若然者,岂徒与班尔之辈[35]骋技[36]而校功哉?

  笔记:

  [1]大巧若拙:《道德经》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王弼注:“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又,《庄子·胠篋》:“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2]闚(kuī):同“窥”。按,《说文》:“闚,閃也。”段注:“此與‘窺’義別。窺,小視也。”窥,从孔隙中或隐蔽处偷看。《说文·穴部》:“窥,小视也。”徐锴系传:“视之于隙穴也。”

  [3]取之于《巽》:《周易·说卦》:“巽为木”。孔颖达疏:“巽为木,木可以輮曲直,即巽顺之谓也。”

  [4]受之以《随》:《周易·序卦》:“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韩康伯注:“顺以动者,众之所随。”

  [5]尔乃:连词,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

  [6]抡(lún)材:挑选木材。《周礼·地官·山虞》:“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说文》:“抡,择也。”抡,挑选,选择。《国语·晋语》:“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去之。”“抡材”后引申为选拔人才。

  [7]审器于轨物:语出《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杜预注:“言器用众物不入法度,则为不轨不物。”轨物,即法度与礼制。轨,法度;物,典章文物。事,指祭祀、戎事;材,指用于祭祀、戎事的物品。

  臧僖伯,春秋时期鲁隐公时执政。字子臧,即公子驱。鲁孝公之子,惠公之弟,隐公叔父。他比较重礼,辅佐隐公,常以礼规谏。隐公五年(前718年),隐公欲矢鱼(使人捕鱼相戏,以为取乐)于棠(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北),他竭力劝阻,无效,称病不从。是年冬,卒。隐公有愧,厚葬之,谥之曰“僖”。

  [8]忖度(cǔn duó):揣摸,推测。《诗经·小雅 ·巧言》四章:“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郑《笺》:“因己能忖度谗人之心,故列道之耳。”马瑞辰《通释》:“《说文》无‘忖’字,忖度即‘刌剫’之假借。…谓代为判断之,如切物之度其长短也。”刌(cǔn),切,割。《说文》:“刌,切也。”段注:“凡断物必合法度。故从寸。……《诗》:‘他人有心,予寸度之。’俗作‘忖’。其实作‘寸’、作‘刌’,皆得如切物之度其长短也。”剫(duó),伐木。《说文》:“剫,判也。”《尔雅·释器》:“犀谓之剒,木谓之剫。”郭璞注:“《左传》曰:‘山有木,工则剫之。’”按,今本《左传·隐公十一年》作“工则度之”。忖,《玉篇·心部》:“忖,思也。”度,《尔雅·释诂上》:“度,谋也”。

  [9]翦拂(jiǎn fú):修剪与拂拭。

  [10]栋:房屋的正梁,房屋的脊檩。《尔雅·释宫》:“栋谓之桴。”郭璞注:“屋檼(yǐn)”《说文》:“栋,极也。”王筠《句读》:“栋为正中一木之名,今谓之脊檩是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屋内至中至高之处,亦曰阿,俗谓之正梁。”

标签: 望驿台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