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号称香山居士。他跟李白、杜甫共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是个早年成才的诗人。他的诗作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有好几篇。16岁诗的送别诗被选入小学课本中,诗名为《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传,公园788年,年仅16岁的白居易进京扑考,把这首诗献给主考官,深得好评。全有八句,小学课本选前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最喜欢的一句。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白居易,年轻时顺风顺水,生活也很惬意。但年长后,仕途屡屡不畅,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白居易困顿、绝望,于是选择隐居生活。他所写的作品也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深刻反映民间疾苦,表达诗人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观刈麦》等。下面是《观刈麦》全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安史之乱”后,唐朝从繁荣开始走向衰落。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赋税却日需繁重。诗人耳闻目睹,心生怜悯,用诗歌形式以舒胸臆。我们教这些诗歌的时候,除了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更要让学生懂得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和不休止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热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标签: 观刈麦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