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灵隐的名气太高,将三天竺深埋在身后。清明的前一天,龙井问茶后忽想起这朋友赞不绝口的地方,疑问,江南繁华似锦红尘鼎沸之地真会有闹中取静的古寺吗?还是决定去看看,因为喜欢这不俗的名字。那是下午,边走边看,上天竺到中天竺到下天竺逶迤的步行路上寂静无人,路边偶有安静的采茶女只是默默的低头劳作,很平坦的青石路,旁有路灯,忍不住想象月圆夜漫步在这山中古寺间……我不仅是喜欢,而是爱极那条路。
下天竺寺旁不经意寻访到传说中的三生石。如所有著名风景区一样正大兴土木,幸好看到它时还静静躺在那里,没有被围起来收费或者被参拜。这很好,三生石的来历本无关风月而更清净。三生石竟真有三块,过去,现在,未来,你在乎哪个?看到一些写或刻上去的名字,誓言,一定是很年轻的人,怀着那么热诚的愿望去实现一份爱,毫不掩饰,也还没有被磨砺过的无奈。有趣的是它们都被刻在中间那块代表今生的石头上,没有比已经拥有的更好,也许。
真想带你来看看……
附:三天竺简介与三生石来历
天竺山在西湖西面,是环湖群山中最高的一座,为455米。三天竺在天竺山和灵隐寺之间,自灵隐寺山门向南直上,可依次到达下天竺、中天竺和上天竺三所古寺。天竺在历史上是杭州的佛国,天竺三寺香火极盛。
下天竺距灵隐寺约1里。初于东晋建寺,名法镜寺,隋代扩建,改名天竺寺,历代几经废圯重建。它的寺院宽阔,环境优美,面对月桂峰,背后有金佛洞、三生石、莲花泉、珞滢泉等名胜古迹。《武林旧事》说,灵隐和天竺的胜景,以这里最为集中。许多诗人留下过游天竺寺诗,李白、崔颢、张籍、白居易、杨万里等。
中天竺距上天竺也约1里。初建寺于隋代,吴越时名崇寿院。它似乎特别受到历朝君主的垂青:北宋赐名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南宋高宗曾赐佛像,置于寺中的华严宝阁,并增扩殿宇,明代赐号“中天竺禅寺”;此外在元代曾改名天历永祚禅寺,清代又改名法净寺。寺中原有藏经阁,在1947年毁于火灾。寺周景色宜人,名胜有千岁岩、枫木坞等。
上天竺距中天竺约2里。初建寺于吴越时代。北宋名灵感观音院,南宋改为天台教寺;元代被毁重建改名天竺教寺;元未明初,又经历了一次被毁和重建;清代改名法喜寺。建寺以后,“香火之盛,不下普陀。远及齐鲁楚豫,无不奔至,四时不绝。而春月尤繁”。寺院建筑以大殿为主,另有三堂名白云、两峰、中印,三阁名云汉、应真、延桂,三轩名清华、竹屿、雪坡,及夜讲堂、植杖亭等。寺院内有凝翠泉和观音泉,寺院周围有白云峰和白云泉,乳窦峰和乳窦泉。
三生石:传说,李源与惠林寺僧圆观(一作圆泽)有很深的友谊。圆观临死时对他的友人李源说,十二年后和他在杭州天竺寺外再见。后来李源如期到那里,看见一个牧童,他就是圆观的后向。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七《圆观》。三生石在杭州灵隐后,即李源会见牧童的地方。
标签: 白云泉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