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到苏州玩,目标很明确:天平、灵岩。
习惯上说,多是苏州一日游。我爱抬杠,说是游玩苏州,让我那怕安排十日,也能保证绝对的充实,并且用理科大学课程打了一个极其不合时宜的比方:
基础课:北寺塔,留园,拙政园,狮子林,西园,虎丘等著名园林;观前街观光
专业基础课:沧浪亭,网狮园,耦园,怡园,可园等不那么著名的园林;寒山寺;盘门三景
专业课:木渎古镇,天平、灵岩,邓尉(又名光福,探梅赏桂圣地)
研究方向:宝带桥,太湖洞庭东西二山
游览风景,虽然无所谓由浅入深,却不会先舍近求远。特别是远道而来游览江南的客人,苏州大多只能分配到一天的时间,自然应该首先见识最著名的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无锡景嘛,家乡广州也如是说。要是下车伊始,就直接把人家带到天平、灵岩,游客只见大石不见园林,岂不感觉像是没有到过苏州?
一.爬上天平山
从下榻的宾馆出来,两三分钟便到了人民路上“饮马桥”公车站。乘上“游4路”公交车,半个多小时便抵达灵岩。再换乘315,没几站就到天平山。别看这么快,路程其实还是相当长的。当年冬天到苏州玩,住在亲戚家,几部自行车骑到天平,一路并驾齐驱,欢声笑语,还是出了一身汗。去天平山之前,看过图片,印象深的,是陡峭的大块山石;去过之后,留下的,竟然还只是图片上的印象。亲戚说,天平山没有什么好玩的,就是爬爬山,看看怪石。
315 车上竟然没坐满人。走到山门,游客稀落,似乎很印证了我的苏州旅游怪论。这地方,苏州本地人不会来,远客也不会来,尤其天气预报说当天雷雨,即便想来的也得“闻风”却步。我们实行范大夫的“人弃我取”,确实选对了“方向”,。
进得景区大门,一眼看去,这里面池塘春水,绿树红枫,竟像一个漂亮的大公园。
迎面看到一个石牌坊,上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往前走是范仲淹祠堂,心里有点纳闷。回来查资料,才知道范仲淹与此山大有渊源:原来范仲淹从小在此居住、读书,成年后又曾任苏州知州,在这里做过不少好事。而这座太平山,宋朝皇帝曾把它赐给范仲淹,当成他的“家山”,范的历代祖考也都葬于此地,人们又称为“范坟山”。
登山路的入口,是一个砖墙门楼,上书:“登天平路”。 进门回顾,看到“万笏朝天”几个字,却是天平山景的最好概括了。因为这是一个断层山,断层倾斜角度近于垂直,而断层风化形成无数嶙峋怪石,如禽似兽,若立若卧,似跃欲飞,或倚或插,或森然欲搏欲噬,虎虎有生气。
景区沿着登山路分为三部分。山麓开始叫“下白云”;一线天到石屋是“中白云”;往上到顶是为“上白云”。三个层面危石险峰,清风泉涌,松影白云,移形换景。逐段攀爬,越往上面路越窄;而石头越怪景色也越奇,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南方人爱说“爬山”,天平山海拔200米,其实远不足以名“山”,却着着实实是要“爬”;有些山很高,但只是“登”。我们此来不赶时间,就施施然慢慢“爬”,要歇就歇,越歇越想歇。到达“中白云”小坐,和卖茶水的老妇闲聊,听她说昨天游人众多,做了好多生意,不似今天冷清。我说,也许大家听到预报雷雨,都不敢来了。这样说,自己却有点心惊:还自说自话这里不会有人来呢!还好今天来,要不,排着队爬山,可够没劲的。更可喜是天公作美,今天只是阴天,别说雷雨,连小雨也没有。
爬到“白云泉”,看见白居易一首诗: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爬山毕竟出汗不少,读到“云本无心水自闲”一句,似乎觉得周遭清凉了好多。
到了“一线天”,记得初次上天平山,大概就是“意思意思”爬到这里为止,便返棹灵岩的。风景依稀,空山寂寂,怅然良久。
过了"中白云";越往上面路越窄;而石头越怪景色也越奇。今番总算爬到天平山顶,山巅平整,果然"天平";山风拂过,神清气爽。遥望山下,田畴历历,这山倒也真不怎么高。不过,穿着皮鞋,下山手足并用,倒是更为费劲。出得山门,打了一部当地"黑"车,直奔木渎镇上吃午饭。
标签: 白云泉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