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诚信的“钱塘潮”想到古诗词中的“潮”

非凡网 51 0

由诚信的“钱塘潮”

       想到古诗词中的“潮”

    2009年鹤立河知青杭州大聚会以后,诚信在《浙江知青网》上发表了诗作《游西

  湖》。其中一首曰:“雷锋宝塔镇何妖?昔日倒掉又重造。爱情岂能关得住住?钱塘江

  水月月潮。”诗从别一种角度咏叹白娘子的忠贞爱情,委实新颖。尤其是“爱情岂能关

  得住”一句,问得又好。用“钱塘江水月月潮”比喻爱情如潮,月月年年翻腾不已,也

  巧妙得很。我曾经在“月月潮”三个字上和诚信开了一个玩笑。多亏了北山人出面解

  释,说道是可以看到的钱塘潮每月有十次,总算给我解了围。经过这一番折腾,倒让我

  对古诗词中的“潮”发生了兴趣。

     现代人都知道,“潮”是海水受日月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正如辞书上解释

  的:“水朝夕而至曰潮”。而江河水不会像海水那样受日月引力影响定时涨落,自然也

  不会有潮。但是江河入海口处,江河水却会受海潮的拐带而涨落,被动地形成了江潮。

  这种被动潮,最著名者当属钱塘潮。所以吟咏钱塘潮的古诗词就无计其数了。我记忆最

  深刻的是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山寺月下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还有潘

  阆的《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

  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白居易以地方长官

  的身分与民同乐,自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享受,人也轻松,诗也轻灵。只有潘阆的写实描

  绘,才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钱塘潮排山倒海、惊天动地、令人闻之胆寒的壮美景象。

    然而钱塘潮一旦和爱情搭上边,就不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阳刚气派,而是变

  得含情脉脉起来。请看林和靖的《相思令》:“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

  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还有舒亶的《菩萨

  蛮》:“画船挝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江头潮欲平。”我想,江还

  是那条钱塘江,潮还是那种铺天盖地奔涌而来的狂潮。只是在堕入爱河的时候,诗人的

  心情变了,怒涛也变得情意缠绵了。是不是因为潮头过后,碧水平江,江流真的就温柔

  细腻了呢?我想未必。盖因为情随心变,景也就随心变了

     然而不管是“沧海成空,万面鼓声”,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那钱塘江总还

  是潮涨潮落,一点都不会含糊的。要说长江,就没有听说过有这种朝夕而至的狂潮。也

  许崇明岛以外能有吧。即使有,估计也不会有钱塘潮那样雄壮。没有见过多少名人写诗

  作画赞颂“崇明潮”就是明证。如果过了崇明岛再往上游,只能有滔滔洪流,而不会有

  连天潮涌了。所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只是写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并没有在“潮”上下功夫。然而有意思的是,历代不少诗人总爱按海潮的特

  点写滚滚长江,写其他江河的洪流。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有句:“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固山是江苏镇江名胜,因为山上甘露寺中

  刘备招亲的故事而闻名遐迩。但是北固山距长江入海口已有千里之遥,能见青山碧水,

  可知并不是洪汛期。那“潮”究竟是什麽潮呢?还有唐朝卢纶的《晚次鄂州》中写道: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舟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长江中游

  地区,也许是靠近汉阳的江上一段,还能“昼知浪静”“夜觉潮生”,到了夜间潮就来

  了。那“潮”又是什麽潮呢?更有意思的是,写到其他江河时,诗人也是把“潮”写得

  和海潮一样涨落。宋之问在《题大庾岭驿》中是这样写的:“江静潮初落,林暗障不

  开。”大庾岭是南岭的一部分,绵延于江西广东分界线上。那里离海也不知道有几千里

  路呢,站在山顶上也看不到海潮。可是那“江静潮落”里的“潮”是什麽样子呢?。前

  面列举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但我以为,诗中的“潮”也许和通常意义上“潮”

  的含义不大相同。

     据辞书上讲,“潮”还有另一重含义,即像潮水一样汹涌起伏的水流。如潮流、浪

  潮。这样看来,诗人们也许大都是写的第二层意思,而我自己却是犯了钻牛角尖的毛

  病,死心眼子了。或者干脆就是错误领会诗意了。可是,即便是第二层意思,也不大可

  能是那样涨涨落落的。诗人们的描述还是让人迷惑不解。我想,说到底,可能还是我没

  有领悟透彻。要说既写江潮,又写海潮,混在一起写,分不出江潮海潮的,首推张若虚

  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

  无月明?”真的是左右兼顾,不偏不倚呢。叫你想钻牛角尖也找不到可钻的地方。

     话再回到开头那里。诚信和我都不是杭州人,也都没有亲眼见过闻名天下的钱塘

  潮。一个是顺手写了“月月潮”,也定然不会贻笑大方;一个又来“掉书袋”,乱讲钱

  塘潮,实实在在就是在杭州人面前弄斧。只是因为诚信是情之所至,写后而畅快。我个

  人无非是借了个因由,忽然而想到,忍不住写出来,就教于诸位朋友。

标签: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