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的基调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暗讽官吏繁重的捐税。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这一句自己并不陌生,不仅仅是在1200多年前有这样的景象,我相信现在中国偏远或者落后的农村依然会有这样的景象,而且自己也经历过,当时也有各种税收,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感触颇深,相比与大城市的生活,艰苦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句和他另外一首诗《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非常相似,都表现当事人的矛盾心里,说白了,就是生活所迫,艰苦的生活所迫。
标签: 观刈麦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