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清照词扉页 西江月

非凡网 43 0

  情爱诚如金石(注),

  诗篇皆有辉光。

  文思振翅总高翔,

  展出千形万状!

  蝉鬓因词苍老,

  娥眉为句飞扬。

  名山事业寿无疆,

  千载闺中巨匠!

  注:“石”为入声字。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

  这首词归纳李清照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她与丈夫赵明诚的爱情。赵明诚是公职人员,夫妻二人常常会有短时间的离别,这就给了作者创作上的灵感。在李清照丰富的情感元素里面有很多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⑵,被翻红浪⑶,起来慵自梳头⑷。任宝奁尘满⑸,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⑹,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⑺,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以及《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

  这两首著名的词作已经足以表现出李清照跟丈夫之间如同丈夫从事的金石研究里的金石一样坚实的爱情。

  第二个个方面是李清照诗词中千汇万状的描写。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李清照所写的两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给我们描绘出来的情景是:盛放的荷花丛中有一叶扁舟。舟上是游兴未尽的才女,接着写“兴尽”准备归家,却又“误入”藕花深处。作者一连用两个“争渡 ”(当然这种重复是词牌的要求),表达了年轻的女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寻出路的焦灼。正由于“争渡”情急,又“惊起一滩鸥鹭”,也就是说,把栖在洲里面的水鸟都吓得飞起来了。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词做得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味。另外,这首词不事雕琢,在过程描述中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第二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出来的是女主人公刚刚醒来,略略还带这昨晚的一些酒意,这种慵懒的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这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经历了一整夜的风吹雨打,她很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零落, 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 把作者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如在目前。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个回答给了她意外的喜悦。 “却”字写出了主人公原先的心理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惊喜之情。随后的描写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女词人毕竟有更加细腻的心思:她深知一夜风雨,海棠花是不可能“依旧”的,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 (当然这种重复是词牌的要求)来纠正“卷帘人” 。 “应是绿肥红瘦”是千古以来为人称道并不断引用的的名句, 作者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借代枝头的花朵,“肥”代替了“多”,“瘦”替换了“少”,这是作者手笔不凡的极致! “红瘦”一词道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伤春情思。 作者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描述缓缓地营造出暮春时节的情景,从客观现实的描摹逐渐转入主观感受,缓慢却也更加强烈地勾起起读者心弦的共鸣。此外的成功之处是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词的描写。这种写法,有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辞效。在短短的词中使用对话描写在整个中国词中的数目是即为有限的。

  李清照前期作品中,除了大量描写爱情和相思之苦外还有一部分词是借物言志。她通过对凌霜傲雪的菊、梅等花卉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冰清玉洁、坚韧不拨的精神风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她跟天帝的问答,隐隐地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全词打破了一般人常用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格局,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写出了壮阔的景象,磅礴的气势,充分展示了作者心理和性格之中大丈夫般豪放不羁的令一面。这跟她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五绝是一脉相承的。

  靖康之变,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的感情基调为之大变。其诗词转向了感伤时世、悼念亡夫、回忆故土的伤怀情绪。一首首词 就是一面面历史的镜子,反映了当时南宋政局的板荡、社会的黑暗和她自己生活的艰辛、心情的彷徨和悲切!《武陵春》中“风住香尘花已尽”,《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是这种情感的淋漓尽致的释放。

  说李清照的诗词千汇万状是没有半点夸张的评价。

  第三,是对李清照的总体评价。胡适在《国语文学史》直接描述李清照为“女文豪”;《中国文学史》的作者郑振铎则认为李清照不仅是宋代的最伟大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伟大的女词人;文学史研究专家刘大杰则称李清照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是少见的天才女作家。该不该用“最伟大的女词人”也许会有不同看法。而笔者的评价“名山事业寿无疆,千载闺中巨匠!”是留有余地的中肯评价。这不会引起争议是肯定的。

  诗词中除了长篇古风之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最忌写成“小传”。以上的评价关注三点,是笔者的一种尝试。是耶非耶,还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标签: 如梦令李清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