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清 照 的 遗 情 书
(一)
李清照的少女词诗《点绛唇》,那还是她未有夫君缠身时候的亭亭彩笔。这笔端,仿佛还能稍显青涩。不过难怨人家李清照,这个时候,清照还为初初淡身。正好玉立时节。也来,我们小读一下,她那一首可爱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显显然然的,这个时候的李清照,还属一副少女乐天怡人心怀。完全还是自得无拘生活。这之后的不久,清照便有了自已心头上的,吹箫一伴。那个文生名曰,赵明诚。从此往后,清照词诗的心,便有了自已归宿。
文心文心,女儿的云。
文心文心,女儿的鳞。
这个时候的生活,李清照还不怎么婉约。
只有清醇。绵密的美。
(二)
李清照赵明诚的恩爱相随,可能应该是,中国文人情史历程当中,比较圆满一对了。李清照的词,多写离情别叙。因为抒情,所以投入。
所以婉约可人。因为女红清照。
大约在公元1108年前后,一个桂子飘香时节,赵明诚应友人刘跋相约,前赴泰山访古。李清照顾家无法同去。只好送别,为丈夫饯行。临出门,李清照送赵明诚一幅锦帕,在上面,书写了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家有贤妻,所以,他在世,总是被清照的爱意拢围着,摇曳着。李清照的词与诗,其实也是她,她的一份爱情书。
爱情书,给明诚。送至爱。文心文心,女儿的云。
哦,李清照的遗情书。
(三)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公元1084年出生在山东济南。1101年十八岁时嫁与金石考据家赵明成。明诚大她三岁。李清照身出世家,在父亲李格非的熏染下,自幼时,李清照便能做诗填词,散文骈文,书法绘画,才华横溢,艺技全面。后来,李清照更在夫君指点之下,金石古玩方面的造诣进步不浅。
李清照自己父母曾经与当时许多文人交结。比如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比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比如南唐二李,李璟、李煜。又比如北宋二晏,晏殊、晏几道。还有二米,米芾、米友仁等等。清照随父母旋于这些文人之间,耳濡目染,加上遗传禀赋,还有她的灵感,李清照成为宋室南渡前后著名的中国女词人。
后来,李清照文学最大的成就,在于她的词,她应该是婉约词派的正宗门人。李清照的词,其实也是,她的缘分和遗情书。这份情,给明诚。送至爱。比如,这里的一首《如梦令》,心问与,极有情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浅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清照的名词,真的就是大手笔。她的文采,景衬情深。她委曲精工,她凄婉含蓄,她极尽传神。她浓睡不消浅酒。她却道海棠依旧。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李清照的遗情书。
(四)
由于战乱,公元1127年,赵明诚李清照由山东进入苏北,渡江到金陵。这个时候,宋高宗南京登了基。赵明诚一到金陵便向高宗报到。后来,高宗委任赵明诚湖州太守。赵明诚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风霜劳顿,好不辛苦。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伤害。颠沛流离,他甚至还不能及时上任湖州太守职务,就已经病倒了。再后来赵明诚为奔母丧,导致旧病复发。一病不起。终于公元1129年,明诚客死南京,只有四十九岁。
明诚好狠,真的遗下了,一个单零零的李清照。从此以后,清照更加,旧念婉约,绿肥红瘦 ……
赵明诚逝世之后,李清照的词更由婉约演致。也包括对夫婿的遗稿整理。可谓夫唱妇随了。那些金石玉器的实物与文稿,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三十余年共同收集归纳的结晶。李清照带着残存书画、金石、碑帖以及赵明诚生前的手稿,流徒各地 —— 越州,台州,温州 ,衢州,最后一直到了杭州。
在孤独的岁月里面 ,李清照总是触景生情。李清照总是想到自巳的红颜时代。李清照总是想到自巳的新婚之夜。
良家妇女,总是善于怀旧的。
那些旧的,那些去的,大多都是美的。
〔五〕
在孤独的一个人的岁月,李清照总是,总是能够,特别地想到自巳的美满,还有自己的新婚之夜。
日子在走,李清照伶仃来到了,雪浇梅花时节。李清照窗前眺望,看见少女头饰彩珠饰儿,佩戴翠冠儿,红妆艳裹,要去看上元的花灯。李清照不由抚慰自已的新婚从前,那是在中州汴京的喜日,也是在如花似玉年龄,清照和丈夫一道观赏花灯。清照那时,用情肆怀。
知书女儿,总是忆上心头。
李清照默默捧了赵明诚的手稿,暗恋抚摸,借物移情。那书稿,是经过清照一手补充誊录的情痕。想到夫君赵明诚,李清照流下两行心泪。不远城外隐隐传来,鞭炮僻啪,喜送旧岁。欢笑声,夜深沉。
李清照这时,取出一幅素笺,素指展开,写下一首《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
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清照遗情书。莫道太消魂。
(六)
李清照的一生是动乱和征途的一生。早在李清照的年轻时代,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日强,汴京却还在歌舞升平之中,当金人南侵,宋代徽宗钦宗投降之后,中原面貌昨是今非。赵明诚李清照已经无法安居山东。李清照夫妇只好逃到南京。
以后,李清照他们屏居乡里十一年,对于书史金石更加喜爱,作起自己的专门书库,他们几乎成了书癖,成了书迷,他们节省,省了钱去买书选画。 赵明诚李清照是收藏的专家,他们收藏之富,冠绝一时,纵使是在靖康之乱,他们仍然沉湎金石录碑帖,个人藏书。多少年月,他们俭衣缩食,自造书橱,成为系列收藏专家。仓促南下时候,赵明诚李清照不得不把收集金石书画弃掉大部分。其余收藏,车载十五。走到那里,带到那里。
后来,李清照已经把这些收藏和书,完全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个血肉部分了。历经靖康之变,历经辗转流亡,历经兵火刀刃,那些书,那些收藏,从来带在身边。 过去,在赵明诚李清照看来,这情是书,这情是磨难,这情是细节的一种过程。
现在这情,李清照以为,那是两个人搀扶着,那是两个人搀扶着,一起前行的,走啊走 …… 现在明诚没有了。李清照一个人,接着还要走。她拥着,信念沙场上的,自己爱人……
爱,并且痛着。
爱痛连理。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经过透顶的辛勤,李清照把赵明诚的研究金石遗稿仔细校录,增补楷誊。最后,李清照又亲手在素绢封面,恭楷写下:金石录总共三十卷,收两千种书通。其中有502篇跋言。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然后,李清照斟了三杯满酒,倾于地上,真挚说道:明诚呵,我们夫妻几十年,惨淡经营的金石书画,一毁再毁,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不过今后,只要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明诚你就放心吧!也许这些书画,是你冥冥有知的。现在,它们可以留在人间了。这样你放心,我也就心安了……
文情,书情,画情,全都酿在,清照恩情里面了。
接着,李清照在这金石录后序中,最后写道: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李清照写完这篇后记,倚着窗儿,眼见一群归雁掠过有雾长空。她自比那一只落伍的小孤雁,吃力随在后边。窗外淅淅沥沥起了小雨。孤寂难解,悲凄难遣,抑郁之情心头涌出。李清照再次伏向案前,奋笔疾书,一曲《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遗的遗情书。未亡的优抚遗情,今天寄予亡人。是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 ……
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 ……
(七)
后来,李清照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世界中,她的词中几乎都有花的出现。因为夫婿生前爱喜贵花的。夫婿以花拟人。清照如花。注视一行《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清照爱花或是以花为题的作品,是挺多的。可见她是如何的爱花了。花之间,清照最爱梅,在她的词中,带梅字旳词汇亦最多。比如她的渔家傲词,有“雪里已知春信,寒梅点缀琼枝腻。”。她的清平乐词还有“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国人爱梅,恐怕优以宋人为最了。清照着重的爱梅,也许受了这一风式的影响吧 。来看看她的那亦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杯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重楼。
惟有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今又新添,一段新愁。
呵,李清照的遗情书。
(八)
李清照大致死于1151年前后。李清照的传世之作,应当是她的漱玉词,那些基本属婉约一派。由于李清照一生经历刻苦,甚至要比杜甫,晏几道,秦观等等诗人,经历更加,曲折艰苦。李清照后期的词,眼跳豪放,意念洋溢。拥有大家风范。李清照的许多诗句,还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高尚词人情怀。
我们这里,再一次,再一次来至李清照守候一生的,诗词的婉约岸边,摩挲那些,后来人钟情的词句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那些,婉约的。抑扬的。逃逸的。依傍的。相思的。
全都,点点滴滴,全在词中。亦在清照心头。
(九)
恍惚记得,李清照为了悼念亡夫明诚,她于1129年秋天,写过这样一束半篇的祭文,她仅有这样缪缪数言: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敏,坚城自坠,怜杞妇之深悲 ……
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这么点点的残文当中,看得出来,李清照此刻正值不惑之期的抑郁和魔难。毕竟,他们那是三十年的夫妇恩情啊。此情弥漫,正在折磨着李清照。此情源源,正在眷恋着她。也正伴陪着她。接下来的时光里,李清照的个人生活,便成了孤影独自,雁书心藏。她,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的遗情书唉,怨情殇,是内伤。可是毕竟拥有。
清照遗情书。临水照花人 ……
标签: 渔家傲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