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其《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里对景观的描写之所以比较瑰丽怪奇,难以理解,是因为这首词中她的写作风格多沿先秦时期屈原辞赋及《庄子》的手法,想象奇伟、大开大合,有混沌苍茫之感,既非现实之景也区别于词人以往惯常所用的写景笔法。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以上是全词,题目问的第一句便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光看第一句,是不明所以的,然而后续接着说道“闻天语”,便让人恍然大悟,第一句所写的景色,是词人想象出来的天上神仙所在之所的景观。最后一句“蓬舟吹取三山去”也可印证。“天接云涛连晓雾”,天云一线,晨雾凄迷汹涌,云海如波涛潮起潮生,一派波澜壮阔的大气恢宏之景。“星河欲转千帆舞”,天帝居住于天上,又怎是我等凡人能够见过的雄景呢?
天上的银河蜿蜒漫转,云海上刮起疾风,无数舟船于那大浪中扬帆舞动。这样见所未见的场景,想来是自己的梦魂来到了天帝所在之处了。后文“路长”合屈原《离骚》“路漫漫”意,“九万里风鹏正举”则出自庄子《逍遥游》。不外想象独特,文思放诞,于寻常婉约词风下别开一番豪放风格的浪漫主义风韵。
这首词作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这一年春天,词人曾经在海上航行,风高浪猛,九死一生,历经艰险。这样的亲身经历,也成就了这样一首豪阔壮美的名篇。《蓼园词选》中黄苏评价这首词时道:“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可谓中肯之至。
标签: 渔家傲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