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平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对这首小令,“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可见其影响之大。
起首淡笔带出“昨夜”,令人联想到词人当时的情态。风雨之夕,她必有一番心事,以至以酒消愁,到天亮时仍“残酒”未消。那么,她醒后所关心的又是什么?作者通过主仆间的一问一答,巧妙地暗示出女主人公所关心的是风雨后的海棠花。“试问”一句,显出女主人特有的认真、细心和关切,一种恋花惜春、惴惴不安的情态跃然纸上。“却道”句则活画出侍女漫不经心、天真无邪的神态。两相映衬,把素养、心境各异的主仆两人形象展现无余。这两句中省去了问话的内容,只写倚女答话,这样处理颇具匠心。因为侍女的答,正是主人所问,故由所答不难推知所问,这样既精炼了文字,又使语句顿挫有致,不落繁俗。
末两句是主人对侍女回答的反应。叠用“知否”,是加强语气、表示急促和肯定,对侍女的漫不经心略带责备。在没有直接观察的情况下便脱口而出作出判断,这自然出于生活经验和对花事的关心,但与女主人惜花怜春之情息息相关。肥”、“瘦”二字,通常被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的体态,作者在此却移用于花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春夏之交的典型特点,非常生动形象,给人以新鲜感。一个“肥”字,把经过几番春雨滋润过的绿叶肥硕、色泽鲜明的形态凸现了出来;而一个“瘦”字,又十分传神地画出了春花几经风雨后日见萎缩和零落的容貌。女词人的心态也就在这一肥一瘦的对比中隐隐约约地透露了出来。那海棠的命运,不正与人生青春易逝、红颜难驻的伤感,有着某种极为相似相通的地方吗?
标签: 如梦令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