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便是很有些年岁的永州古城。碧绿如练的潇水绕城而过,温存优雅地奔向远方。
一千二百多年前,32岁的柳宗元便被贬谪到这里,当起了长达十年的永州司马。
那时的永州,仍然是一片蛮荒之地,历来就是朝廷官员贬谪流放的地方。作为一个胸怀抱负的政治家,在这样一个远离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方,一呆就是十年,这大概是柳宗元始料不及的。然而,永州的十年,对柳宗元来说,恰恰是他在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上达到鼎盛的十年。由于充分地接触到社会底层,他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等寓言和散文,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辛酸与疾苦,对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社会现象给予了无情的鞭挞。
而颠沛之后的安定也使柳宗元对大自然产生了羡慕亲近的情感。当他张开双眼,重新打量这片土地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永州的山水竟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的美丽。他开始细细地品味着江边的细柳断桥,水面的红花圆荷,水中的鸬鹚花鸭。
永州的山水给了这位忧患而沉重的文学家以无穷的慰藉,也给了他不竭的创作创作灵感。于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永州也通过他的《永州八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他写那流织若文、响若操琴的石涧,那水尤清冽的小石潭,那寓所前遍布美石的愚溪。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一不在它的笔下变得美轮美奂,充满着灵性和情感。
然而,永州如此美好的风景却因为地处偏远之地而不为世人所知,这与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命运又是何等的相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蕴藏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孤寂和失落的情思。是对已然逝去的美好事物无可奈何的遥望和追怀;或者是对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日渐渺茫而生出的无限惆怅?
说不清是诗人、文学家成就了永州,还是永州的山水成就了诗人。不幸的柳宗元贬谪到幸运的永州,从而造就了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地位。而对于永州来说,正是因为像柳宗元这样许多文人们在永州的生活和文学创作,才浇灌出了一个文化韵味十足的潇湘。
这里是永州市的道县。
莽莽苍苍的都庞岭横卧连天,层峦叠嶂。近处,驼峰似的山丘翠屏峙立,峰下青螺数点,水净山明。安宁、冲淡、祥和的楼田村就安卧在这里。
濂溪穿过村庄汩汩东流,汇入潇水。溪水明丽、澄净、深情。这是一条南方常见的小河。但就是这条平常的小河,九百多年前,分明照见过一位东方哲人的身影。他就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他的故里就在这濂溪河畔的楼田村。
周敦颐,字茂,自号濂溪。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少年时代便是在这楼田村度过的。
楼田村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周氏族谱。
世代居住在楼田村的村民们,人人都为自己是周敦颐的后人而深感自豪。
周敦颐那篇千古传颂的《爱莲说》,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他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崇高品德也更为世人所称颂。
实际上,周敦颐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还是哲学。他所写的《太极图说》和《通书》,继承了《周易》和部分道家的思想,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即用太极图的阴阳变化来解释世界。而由他开创的理学,则是对孔子以来的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扬光大,倡导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也就是提倡个人的道德修养。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包括朱熹在内的后代理学家,都尊他为“道学宗主”。
据楼田村的村民介绍,要真正了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要到附近的月岩去看一看。
那是一片酷似广西桂林风光的山丘。其中一座山丘上有一个巨大的石洞,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个石洞竟然是由三个大洞贯穿而成。站在洞里仰望,有如一轮圆月悬挂中天,因此名为月岩。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看到这个石洞后,曾经由衷地赞叹,称它为“永南洞目第一”。
据说,当年周敦颐便是在这里,凝神冥思,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产生了宇宙构成的基本理论的。
当地人说,这石洞中央过去曾有一个亭子,曾是周敦颐读书悟道的地方。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高中的时候,我跟着老师们来远足的时候,还看到过这个亭子,当时很破落了。抗日战争以后,我再到这里来的时候就没有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了。
这个石洞的神奇之处,除了成因和造型独特外,更重要的是,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月亮盈亏的变化,而随着人位置的移动,洞顶则逐渐呈现出由弦月到圆月的变化过程。所以,后世有人认为,周敦颐当年正是受了这种动静、阴阳的变化启发,才写成了《太极图说》的。
然而,楼田村不过是湖南边陲之地,周敦颐一生学不由名师,官不过知府,著作字也不满三千字,平心而论,周敦颐的一生实在有些平淡,一如那条朴实本分的濂溪。然而影响却如此深远,确实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奇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濂溪边上铭刻的这“寻源”两个字分明向世人昭示着什么。
盘古置天又置地,又置江河又置田。置有青山向水口,清清河水流万年。
这首表现对故园热爱和对古代先人怀念的瑶族民歌,在潇湘流域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传唱了多少代。
事实上,每一条河流就是一方文明的源头,一条河流的绵延不绝,就是一方文明的生生不息。
永州,因为有永远的山水,永远的文明而称为永州。
标签: 柳宗元 永州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