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读几首咏春古诗词

非凡网 61 0

试解读几首咏春古诗词

  今天立春,岭南春雨绵绵,寒意料峭中,闲做家中,翻翻旧书,读读诗词是一种别样的暖意吧。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 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 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 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 惆怅远行客

  王维诗多写农事,这一首亦然。这一首不及他的《田园乐》绝句中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出名,但读起来意境清新,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诗的一二两句以春天特有的飞禽和时花入诗,衬以“屋上”和“村边”这两处平常不显眼的地方,起句读以来似乎是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只不过细想起来,竟宛尔一笑,小时见过的农村田园风光也是如此,况一“鸣”一“白”二字已将春意盎然的诗中话告诉了久在樊篱中的那个你。

  “持斧”二句即兴写农人农事,却是一反上两句的浅白易懂,故意巧妙用典了。“伐远扬”是《诗经 七月》句,“觇泉脉”是借用了屈原“沧浪清兮濯我足”句吧,总之,将忙忙碌碌的农事写得如此优雅自得,正是王诗的妙处。

  “归燕识故巢”句,教人想起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句。说后代五言诗颇受十九首诗风的影响是不错的。这二句用词看似浅近无华(归和故,旧和新,俗言俚语而已),但却把这种思归的意思表达得委婉曲折,怪不得下一句便有了“临觞”却“惆怅”的感觉,所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只是忽然觉得洒脱如王维般的,也怎么有了这样缠绵的思味?而这样写愁思的又怎么和他的《渭城曲》一样浑然天成?

   冬雨于窗外蔌蔌落下,再读,仍是别有一番滋味。

  小重山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易安词是要分早期与晚期来读的,读她的早期作品,正如读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作品一样,“亦秀亦侠”,是词人中少有的一种豪放之风。

   这一首,严格来说应是后期的作品。可是却不似“寻寻觅觅”那样的凄凉句,虽也伤春怀人,我却在她的词中品出了这后期少有的“侠气”来。

  词的上半阕写春景,易安惯以花入词,“江梅”更是她词中的常见物,惊人艳句如“香脸半开娇旖旎”,是教人读之叹止的,所以读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倒真的是觉得浅白易懂,觉得少了些雕琢之意。幸而聪明如她也懂得用 “碧云笼碾玉成尘 ”一句补拙吧。这一句可真是藏得深,不读后面的“惊破一瓯春”,不知道这一句是写饮茶的。我也是借了语言的便利吧。潮汕方言有“一瓯”茶之说,竟也省去了翻书查典的麻烦事,而且读之又多了一番亲切感。

  下阕由写景而怀人,不着一个“盼”字,却也处处有之。“重门”又重帘之意吧,庭院深深深几许,只能借着天上疏淡的星与月,遥寄着惜春盼归的主题。特别是后三句,语言极其俏皮,“二年三度”粗略掐指一数还真算不来呢,细细想起来,由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春天,也真是三度了,“三”在古文里是言多次的意思,所以这离愁在此处是藏得深,如果不是豁达顽皮的作者刻意掩饰,怕只怕这一曲新词唱出来便是哀叹伤怀的感觉。

标签: 王维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