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清音王维诗
目录
(一)、背景介绍: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二)、多维视野
1、旨高人淡远——关于王维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价
2、隽秀溢千古——前人对王维诗佳句、佳篇点评
(三)、要点评述
1、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及其表现手法
(四)、参考文献
(一)、背景介绍: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王维(700?—761)字摩诘,是盛唐诗坛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其祖上为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是盛唐文化全面繁荣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音乐,中进士第后曾当过大乐丞;书法上他兼擅草隶各体,绘画才能尤为突出。他曾自负地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其六),后人更推许他为南宗画派之祖。他的诗歌创作就建构在这样全面的艺术修养之上,因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王维的诗歌风靡当代,留泽后世,得到时人和后人很高的赞誉。《册府元龟》云:“王维有俊才,尤工五言诗,独步于当时,染翰之后,人皆讽诵。”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称王维为“河岳英灵”,谓其“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爱好文学的代宗皇帝曾下令编辑王维的诗文,他的弟弟王缙经过一番努力把他的诗文编为十卷献给代宗。代宗批示曰:“卿之伯氏(指王维),天下文宗,位历先朝,名高稀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调六气于终编,正五音于逸韵。泉飞藻思,云散襟情,诗家者流。时论归美,诵于人口”。这个评价基本上概括了王维诗歌的艺术造诣和在当时的影响。作为笃心于艺术的诗人,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流传下来的仅有400首左右。
王维自幼聪颖,《新唐书》本传说他“九岁知属辞”,在青年时代便名动京师。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王维在岐王等人的举荐下顺利考中进士。中第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但他随即因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坐谪济州司仓参军。当年秋天离开京城赴济州任。后辞职闲居淇上、长安。
到长安后,他开始跟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并结识了孟浩然、裴迪等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上也颇有建树的诗人。王维这个时期不太得意,青年赋闲,仕途困顿,还遭受了丧妻的打击。但他于求仕并未完全死心,又献诗当时的中书令张九龄,并隐于终南山,希求汲引。后拜右拾遗。此后十多年中,王维除了短期出使塞上和其他地方外,基本在京中供职,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所任虽是闲官但也稍有升迁。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在自己的辋川别业里弹琴赋诗,傲啸终日,生活极为闲适。这一时期,王维在创作上达到了颠峰,写下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在思想上则随着年龄的老迈由积极进取转向参禅信佛。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王维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后来虽无奈接受伪职,但他依旧心随唐王朝,并作诗明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次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押解长安。按唐律王维接受伪官罪当死,有人提出他曾作凝碧宫诗可证其忠心;加之其弟王缙请求削己官职以赎死罪,唐肃宗特此原谅了他,责授太子中允之职,不久又加集贤殿学士;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旧唐书•王维传》)。上元元年(760年)夏,60岁的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第二年去世。
作为一代才子,王维少年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一生,多遇坎坷,再加上性格优柔,仕途极不顺利,竟至险遭杀头之祸;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自己的优秀诗篇,为盛唐诗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二)、多维视野
1、 旨高人淡远:关于王维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价
臣缙言:……臣兄(王维)文词立身,行之余力,常持坚正,秉操孤直。纵居要剧,不忘清净,实见时辈,许以高流。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乘性兴文,未尝废笔。或散朋友之上,或留箧笥之中,臣近收求,尚虑零落。诗笔共成十卷,今且随表奉进。
王缙《进王右丞集表》,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第3756页
论近体者,必称盛唐。若蓝田王右丞维亦其一也。其为律绝句,无问五七言,皆庄重闲雅,浑然天成。至于古诗,句本冲淡而兴则悠长。诸词清婉流丽,殆未可多訾。
吕夔《王右丞集序》,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第515页
玄、肃以下诗人,其数什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语四家者,唯右丞为最。其为诗也,上薄骚雅、下括汉魏,博综群籍、渔猎百氏,于史、子、苍、雅、纬候、铃决、内学、外家之说,苞并总统,无所不窥,尤长于佛理。故其摛藻奇逸,措思冲旷,驰迈前榘,雄视名儁。凡今长老荐绅之属,工为诗者,恒嗟赏而雅崇之。殆与耳食无异。
顾起经《题王右丞诗笺小引》,同上,第518页
王维……兄弟并以科名文学,冠绝当时。故时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唐朝名画录》,同上,第501页
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最传秀句宁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
杜甫《解闷十二首》之八,《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版,第2518页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苟非实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焉能至是乎?乃论者以其不能死禄山之难而遽讥议其诗,以为萎弱而少气骨。抑思之服药取痢,与甄济之阳为呕血苦节何殊?而一则竟脱于樊笼,一则不免于维系者,遇之有幸有不幸也。普施拘禁,凝碧悲歌,,君子读其辞而原其志,深足哀矣。即谓揆之致身之义,尚少一死,至于辞章之得失何与,而亦波及以微辞焉?毋乃过欤。又古今来推许其诗者,或称趣味澄敻,若清流贯达;或称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或称出语妙处,与造物相表里之类,扬诩亦为曲当。若其诗之温柔敦厚,独有得于诗人性情之美,惜前人未有发明之者。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第1页
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第8485页
右丞、苏州趣味澄敻,若清流之贯达。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同上,第8486页
鲁直以摩诘六言诗方得其法,乃真知摩诘者。惟其能知之,然后能发明其秘要,须咀嚼久,始信其难。
李之仪《姑溪集》,赵殿《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第515页
王摩诘诗,浑厚闲雅,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也。
蔡绦《西清诗话》,同上,第510页
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老杜诗云“不见高人王右丞”,又云“吾怜孟浩然”,皆公论也。
许彦周《彦周诗话》,何文焕 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84页
王维因鼓郁轮袍登第,而集中无琵琶诗;画思入神,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者以为天机所到,而集中无画诗。岂非艺成而下不欲言耶?抑以乐而娱贵主、以画而奉崔圆,而不欲言耶?
葛立方《韵语阳秋》,同上,第604页
王维诗典丽靓深,学者不察,失于容冶。
范德机《木天禁语》,同上,第752页
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虽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以标韵观之,右丞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虽苏州亦不所及也。
张戒《岁寒堂诗话》,丁福保 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60页
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王诗丰褥而不华靡,孟诗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故子美称吾怜孟浩然,称高人王右丞。
李东阳《麓堂诗话》,同上,第1372页
晁补之云: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余谓右丞精于画,故诗态转工。钟伯敬有云:画者有烟云养其胸中,此是性情文章之助。
刘士鏻《刘士鏻文致》,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第512页
诗人之诗,字句不苟,王维诸人是也。
《弹雅》,同上,第517页
五言绝句,当以王右丞为绝唱。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55页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
《而菴说唐诗》,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第511页
2、隽秀溢千古:前人对王维诗佳句、佳篇点评
王右丞五古,尽善尽美矣。《观别者》篇,可入三百。
吴乔《围炉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17页
殷璠云: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风归”,又“润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又“天寒远山静,日暮长河急”,又“贱日岂殊象,贵来方悟稀”,又“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讵肯惭于古人也?
尤袤《全唐诗话》,何文焕 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9页
右丞“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带”字、“当”字极佳,非得画中三昧者,不能下此二字。
《青轩诗缉》,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第512页
山谷老人曰: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王摩诘诗“行到水穷处”云云,顾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苕溪渔隐丛话》,同上,第513页
王右丞五言诗有绝佳者,如《瓜园赠裴十一迪》、《纳凉》、《济上四贤咏》诸篇,格调既高,而寄兴复远。即古人诗中,亦不能多见者。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25页
右丞此诗(指《终南别业》,编者案),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如辋川孟城坳、华子冈、茱萸沜、辛夷坞等诗。右丞唱、裴迪和,虽各不过五言四句,穷幽入玄,学者当自细参,则得之。
右丞诗才于山林。河明闾井间一联,诗人所未有也;牧童田犬句尤雅净。
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编者案:此二联为《汉江临泛》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方回《瀛奎律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分别见第930、152、11页
王右丞诗云“江流天地间,山色有无中”,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昧。
《弇州山人稿》,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第514页
摩诘辋川诗,余深爱之。每一语人,辄无解余意者。
《朱子语录》,同上,第514页
朱文公曰:律诗如王维、韦应物辈,自有萧散之趣,未至如今日之细碎卑冗无余味也。公又言:吾平生爱王摩诘诗云“漆园非傲吏,自缺经世具。偶寄一微官,婆娑一株树”,以为不可及,而举以语人,领解者少。
罗大经《鹤林玉露》,同上,第514页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非右丞工于画道不能得此语。米元晖犹谓右丞画如刻画,故余以米家山写其诗。
《画禅堂随笔》,同上,第514页
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宿雨,及王荆公杨柳鸣蜩绿暗,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
《玉林诗话》,同上,第514页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每哦此句,令人坐想辋川春日之胜,此老傲睨闲适于其间也。
《诗人玉屑》,同上,第514页
王摩诘燕子龛诗,雄奇苍郁,非以李咸熙之笔写之不可。
《芥子园画传》,同上,第513页
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摩诘“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皆淡而浓,近而远,可为知者道也。
《李杜诗纬》,同上,第517页
崔涂旅中诗“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诗话亟称之。然王维郑州诗“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已先道之矣,但王语浑含胜崔。
杨慎《升菴诗话》,丁福保 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20页
世以李杜为大家,王维高岑为傍户,殆非也。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第律诗有余,古诗不足耳。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世之言诗者,好大好高,好奇好异,此世俗之魔见,非诗道之正传也。体物著情,寄怀感兴,诗之为用,如此已矣。
陆时雍《诗镜总论》,同上,第1412页
绝句如王摩诘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与渭城朝雨一篇,……皆风人之绝响也。
谢榛《诗家直说》,《谢榛全集》,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791页
右丞五言,神超象外,不必言矣。至如“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未尝不取乐府语以见意也。
翁方纲《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67页
(三)、要点评述
1、 体物著情: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
王维的诗歌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根据表现思想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大致可把他的诗歌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的作品。这些大部分是王维前半生的作品,数量虽不多,但把盛唐士子积极用世的精神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他诗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这部分诗歌涉及的内容有从军、边塞、豪侠以及一些政治讽刺诗。
初唐至盛唐,李唐王朝虽然不免种种弊政,但政治总体来说是开明的,军事上亦是强盛的,经济、文化、艺术等也有很大的发展。国家的富庶、政治文化的发达、人们在各个方面得到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封建社会相对而言)。处于这样“美好”环境中的唐士子充满自豪与自信,他们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汲汲功名之心和对盛世的责任感。科举制度的越日益完备亦使得用人、选士的门径比较宽,士人们实现理想的机会较多,他们对国家、朝廷的期望值较高,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强烈。因而,士子的最大热情当然是希望通过科举入仕一展自己的济世抱负;或者是以各种方式(诗歌当然在内)放声高歌,歌唱眼前的盛世,批判社会的黑暗面。他们全部的生命就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青年时期的王维生活在这种社会氛围中,负才取仕、兼济天下的愿望非常强烈。他在《不遇咏》里自述其志:“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后来他在《赠从弟司库员外絿》也坦白地说:“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那时的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十几岁就离家远游博取功名。虽然遭遇了一些挫折,但在当时权贵的引荐下也进士及第,先后担任了大小不等的一些官职,虽然有着“微官易得罪”(《被出济州》)的不平,有着“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济上四贤咏》)的不满,但其精神基本还是积极向上的。在宦游京城、被贬济州和出使塞上时都写过一些意气风发、激人上进的诗作。例如《少年行四首》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表现了王维初出茅庐时的恃才宦游、意气风发。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少年行四首》其二、其三)
这些从军诗基调慷慨激昂,一方面表现从军、戍边战士的英雄气概,一方面表现盛唐时期文人也纷思报国、不惮言死的豪侠之气。使人读来,不禁血脉喷张。通过这些诗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王维当时踌躇满志的心态。即使是抒写不遇情怀,笔调也一样高昂。如《夷门歌》、《陇头行》、《老将行》,怨愤中带着冲不淡的一腔热血。
其次是王维描写自己幽栖生活和所见自然景色的山水田园诗。此类诗歌在数量和艺术表现力上都代表了王维诗歌创作上的光辉成就,是王维诗歌中最重要的部分。
由于生活和仕途的不顺,王维的进取心渐渐淡去,步入中年后基本上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生活的闲暇、个性的冲淡及佛理的日益渗入,让王维有时间、有兴趣沉浸在山水物趣之中。他以卓绝的艺术领悟力和精湛的表现手法把眼前的山水田园风光挫于笔端,赋予这些风光神采各异的风格和情调。
有的通过对景色的细致摹写表现其静谧之美,如《鸟鸣涧》、《阙题二首》其一;有的通过对山水的写意勾勒其开阔意境,如《汉江临泛》、《终南山》;有的通过景中人物的视角转变来表现景物的微妙变化,如《欹湖》、《终南别业》;有的则通过所写景物的自适表现时空的变迁,如《辛夷坞》、《萍池》等。
这些诗多写于诗人隐居或半隐时期,包蕴着他在特定环境下的切身感受:或歌唱眼前的明秀山水,或着重于置身田园的闲适自得;或沉浸于物我皆忘的化境,或寄一情一物阐发生命的幽思。但无论写景还是状物,他都运用新颖的构思、自然的笔调和传神的描写表现出画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共同特色。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正是此意。
第三类是王维描写亲友情意、闺怨爱情等其他生活题材的诗歌。这类诗歌散见于各时期,表现了诗人对各方面生活的细致体察,思想内容较丰富,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写思乡表亲情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观别者》;友情的有《送元二使安西》;男女爱情的有《相思》;闺怨题材的有《西施咏》、《洛阳女儿行》,其他生活题材有《观猎》、《寒食汜上作》等。
这些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千古之下人同此心,博得了后人一致认同,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如人们一提及爱情必诵“红豆生南国”;一言送别必吟“渭城朝雨浥轻尘”;一说到远人思乡必想到“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王维为丰富我们民族抒发情感的方式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王维还有一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奉酬贵族的唱和诗以及赞美佛教的说理诗。这些诗并非象有些评论家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比如应制诗中王维描绘盛唐气象,反映时代精神,也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研究王维的第一手资料,这些唱和诗、说理诗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王维的行迹和思想变化大有帮助。
2、 声画入诗,诗禅一致:王维山水田园诗
在王维诸题材的诗中,以山水田园诗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类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王维最善用、常用的表现手法。
首先,王维继承了前人山水田园诗创作的经验。
在我国诗歌史上,自诗经始山川田园景物便大量入诗,但都只是作为诗人言志抒情的比兴手段,直到魏晋还没有一首是专为山川田园景物而写的。以山川田园为歌咏对象,体现诗人的美学理想,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诗作,到晋宋时代才产生和奠定基础。此时,山水田园诗的作者们才尝试以表现自然为中心来布局谋篇,改变了以往景物在诗里的陪衬地位。其中,谢灵运和陶渊明的贡献最大。他们为表现山水和田园的自然美摸索出初步经验,对后世影响巨大。
然而陶谢二人在题材和艺术手法上是不同的。谢灵运主攻山水诗,手法工巧,风格华靡;但他过于注重对字句的雕琢,而忽略了诗歌整篇的布局,故其诗多秀句而少浑成之篇。陶渊明擅长田园诗,其意古拙,风格淡远;但他不注重诗句的琢磨,故其诗虽整篇意象浑成而少雅句。王维吸取陶谢二人所长避其之短并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合流,形成了自然秀润、明净淡雅、闲淡清远的风格,开创了山水田园诗工巧精细与自然浑成的意境。王维也以此在当时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的领袖人物。
其次,王维善于把自己在各门类艺术中对美的敏锐感受力及表达能力转化为精彩诗笔。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就上远远超过了前人,并令后学难望其项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诗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远为其他诗人所不及。苏轼说他“诗中有画”,一言既出,千古共鸣。如《新晴野望》一诗: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全诗明丽旖旎,生趣盎然。王维以“画笔”在字里行间为我们描摹渲染小村所处环境之美,突出新晴后遥望所获得的新鲜印象。诗人先开篇确立“画轴”的视角;然后轻描淡写带出了小村四周的环境,恰到好处地把树萦水绕的恬静山村点缀美丽画幅之中;接下来以 “白”、“碧”二字为山水着色,“出”、“明”二字为山田摹态,而“田外”、“山后”则点出了水与峰于画卷中的位置,细致地勾勒出画面的重迭意象;最后还不忘写意地一抹,于卷中点缀上农忙的人们,使画卷顿时平添几许生气,让人回味无穷。“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善作诗而不能画。从容二子之间者,王右丞也”(《诗话总龟》)。这一说法,无疑是对王维融会贯通诗和画的艺术手法并用之于诗的最佳褒扬。
除此之外,王维还往往在诗中能传达出所写的音响,所以有人指出王诗是“有声画” (《史鉴类编》)。试看这几首诗: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其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田园乐》首二句的桃红柳绿奠定了画卷的春之色调,宿雨朝烟一方面为春景着娇媚姿色,一方面“画”出了时间乃在早晨,院里连个人影也没有。一宿山雨打落的满庭花瓣,还未见家童出来拾扫,黄莺清脆的叫声却远远传来,不时打破春山的宁静;而山庄的主人在融融的春光里依旧梦意酣然。这种闲适恬静的意境和山中生活的自得放纵,诗人正是诉诸于断断续续的听觉衬托出来的。
《鸟鸣涧》先以静夜空山桂落人闲的意象绘出一个幽的环境。山谷里周遭俱黑,万籁俱寂。一轮明月不知何时爬过山脊,让春涧有了一丝朦朦影象。远行于天际的月亮,其速度之慢难以用视觉察知,但它在山顶上的悄然出现,竟显得那么突然,把山鸟吓得惶恐不安地惊叫起来:春涧中的静就这么被凸现出来。山鸟的叫声不时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更给这静谧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辛夷坞》的静写得更新奇。涧户之寂,似乎连植物都受到感应,树梢上的芙蓉花不甘寂寞地自开自落以自娱,人们仿佛可以听到花瓣落地的沙沙声。鲜艳的芙蓉花,也给这种清冷的意境染上了明丽的色调。王维在诗中以想象的动写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王维“有声画”诗作的两个特点。其一,诗中的动态性只是一种艺术手段,而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田园山水的静美境界才是他山水田园诗的主旨所归。其二,王维山水和田园诗中静的特点还是有差异的:田园诗在优雅闲逸的情致和明朗淡泊的气氛中描写的多是闲静的意境和生活的惬意,如《田园乐》其六就是以黄莺的清啼反衬山客睡意酣然的闲静和自得;而山水诗在幽深冷寂的氛围和浓厚艳丽的色彩中,表现的多是幽静的意境和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思索,如《鸟鸣涧》、《辛夷坞》就是通过捕捉花落、月出、鸟鸣等一些短暂而细微的动态达到烘托幽静的目的。
这种“诗中画”和“有声画”的艺术感染力源于王维对诗画乐表现技法的结合运用。虽然“诗中画”和“有声画”在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也大量可见,如孟浩然、储光羲等,但唯独王维于此最善。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他在多门艺术上的兼善。《史鉴类编》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黄山紫塞,汉馆秦宫,芊绵伟丽于氤氲杳渺之间,真所谓有声画也。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矧乃辞情闲畅,音调雅训,至今人师之诵之,为楷式焉。”斯言得之。
再次,王维以艺术家兼佛教徒的特殊身分,把自己的宗教体验转化为审美感受,借助佛教的认识方法和思想深度来丰富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
据说王维笃心于佛理最初源于他母亲,《新唐书•王维传 》载王维“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仕途的不顺和个性的优柔进一步让他靠近了佛教, “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 (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他在参禅之余专门写了一些佛教说理诗,可见佛教对他的影响之深。
王士祯云:“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香祖笔记》)诗歌创作中的“悟”与修禅中的“悟”有相同之处。王维天生颖慧,举一反三,修禅习静时体物入微的思致自然会带进山水诗创作之中。他的一些山水诗正如参禅一样,把主观情致深深寄寓在自然之美中,不明言道而道自现,不明言道而道借形显,如《鹿柴》、《鸟鸣涧》、《辛夷坞》等等,亦情亦景融为一体。
另外,禅人感悟客观世界也强调心灵的自由。如同道家的“虚静”、“神思”一样,他们的想象可以海阔天空。王维在诗歌创作中驰骋想象,将自然表象演化为心理意象,对千姿百态的意象经过筛选,升华为意境,传达出诗人的感触。他的辋川小诗语言简洁空灵,意境宽阔悠远,都是通过意象传递而来。王维山水诗中不但高山大河和雄伟壮丽的景物表现得很好(如《使至塞上》),而且前人很少写及的小丘细流、花草虫鱼等寻常景物的幽静美也在王维笔下取得了成功。使用这些手法,王维呈现在诗中意象就超越了景物本身,而有了更深邃的思考,如感叹自然界中万物的自适(《辛夷坞》),生命的奄忽(《初至山中》)等等。
前人早已注意到王维诗中与佛理相通之处。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大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尊。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诗薮》内编卷六)
其实不惟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其他题材的成熟作品也广泛运用上述手法,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总体来看,王维诗歌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为疏朗的意象、恬静的心态、闲远的画境、细致的体察以及耐嚼的余味。
王维这种含蓄蕴藉的诗风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直是作为形象思维的典范和耐人寻味的抒情方式来启迪后人的。中唐诗人韦应物、刘长卿、柳宗元、大历十才子,晚唐诗人司空图,宋代诗人梅尧臣、陆游、严羽、四灵诗派,清代诗人王士祯等都深受他的影响。
王维在诗歌领域中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以诗体而论,他众体兼长,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以至六言、排律俱有佳作。高棅《唐诗品汇》中,五古七古推王维为名家,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以王维为正宗,七绝以王维为羽翼。另外,王维所写的杂言体乐府和楚辞体等也有着深厚的造诣。就此而言,“王维可说是盛唐时代表了各种诗体所达到的成就的一个全面的典型”。
(四)、参考文献
1、王右丞集笺注 (唐)王维 撰 (清)赵殿成 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
2、王维新论 陈铁民 著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0年版
3、王维年谱 张清华 著 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4、王维集校注 陈铁民 著 中华书局1997年版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中国古代文学卷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7-01
标签: 王维的诗句